清明草木香
文/罗捷媚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时值四月初,南国百草蓬勃,佳木秀而繁阴,清明节的许多习俗就和草木有了联系。
清明插柳。清明插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插土就活,柳条很快生根发芽,成为青青小树。由此,清明成为佑护新生的节日,具有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另一说法是,清明节插柳有辟邪之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在清明,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可插柳戴柳以辟邪。在我们岭南地区,就有着清明前三后四插柳的习俗。
每年清明前,姑娘们臂弯里挽个竹篮,在家门前、山坡上,贴着《诗经》“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诗意摘嫩艾芽。艾采回来,又是一阵忙碌。整理干净摘去老叶和根蒂,用清水反复洗涤干净,将艾草焯水后,沥干水分,在石臼里捣碎,和上糯米粉,反复揉搓成米团。再用米团子包上或甜或咸的馅,甜馅是炒花生芝麻拌上片糖粉或者豆沙,咸馅为萝卜丝、粉丝、豆角、苦瓜和肉末合炒而成。包好放到蒸锅里用猛火蒸十分钟即可,揭开锅盖,艾草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口水直吞。蒸熟的艾糍保持着艾草的青色,又有着糯米的糯软,咬上一口,一不留神鲜美的馅汁就会淌到身上,俗世气息,青草的芬芳就都落在其中了。
清明蒸五彩糯米饭。浸泡五色米的汁水全部用纯天然的植物萃取,黑色用嫩枫叶的茎叶放在臼中捣烂,浸泡一天一夜,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可用来泡米;黄色是用黄栀子的果实捣烂放在水里浸泡萃取;紫色和红色都是用一种叫红蓝草的植物萃取,红蓝草有两种,叶片稍长的泡出来是紫色的,叶片较圆泡出来是鲜红色。取浸泡好的五色米放入蒸笼中蒸约一个钟,便可蒸出黑、红、黄、紫、白(糯米本色)五色糯米饭了。揭开蒸盖,几种草木的香味袅袅娜娜飘逸而出,弥满整个灶房。
艾糍、五彩糯米饭、猪婆菜包、艾草饭……各种鲜艳的颜色、草木奇异的香味相配合的食物,清明节之际供上食桌。人们通常选择最好的用来做祭品。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让清明节的草木多了更多的诗意,更纯的香味。
(作者系南海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