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43万人网上拜祭
各殡葬服务机构推出代献鲜花、放花灯、系丝带、寄心语等服务

■南海华侨墓园工作人员为市民代献鲜花。

■工作人员向张云峰烈士献花。

■南海西樵福荫园工作人员代市民挂黄丝带、千纸鹤传递思念。
截至昨天,南海已有43万人进行网上拜祭,云端传递对逝者的思念;代献17万朵鲜花,寄托着对逝者的牵挂……
4月4日是正清日,记者走访南海各殡葬服务机构发现,各墓园出入口全封闭,无市民要求现场拜祭。南海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新方式,代献鲜花、放荷花灯、系黄丝带、寄心语,为所有无法到现场拜祭的市民,最大程度上传递对亲人的思念。
记者走访
无人机“巡山”暂停现场拜祭
“清明期间,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暂停现场祭扫服务。”4月4日早上9时许,记者沿着桃园东路前往华侨墓园,只见道路畅通,路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悬挂横幅劝导市民不要现场拜祭,墓园门口还摆放不少显眼的黄色KT板,写着“禁止现场祭扫”。
狮山大圃社会管理处党委委员、华侨墓园疫情防控指挥部现场劝导组组长麦杰洪介绍,华侨墓园共有4个出入口,每个门口都设置值守卡点,早上6时前,狮山镇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以及聘请的第三方安保人员等已到岗。接下来的清明假期以及三个周末都将继续安排工作人员值守,负责劝导执法的人员超过300人。
围着华侨墓园的道路长达3.5公里,为防止有人到现场拜祭,华侨墓园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了流动岗和路面岗,流动岗由安监、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开着执法车沿路流动巡查,路面岗则是在道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值守,负责劝导路边祭拜和停车的市民。
华侨永久墓园管理公司工作人员黄蜓介绍,为了防止人群聚集,墓园不仅通过横幅、海报、微信推送等告知亲属不能现场拜祭外,还通过电话和短信一一通知,其中,光短信就发送了近20万条。
而在九江镇大望山墓园,早上8点,沿着教育路前往大望山,沿途已设置值守关卡,每个卡口都有工作人员在值守,道路非常畅通,无车辆逗留。家住大望山周边的街坊张全福直言,去年的这个时候,去往大望山的马路已经堵到不行,现在却很畅通。
大望山墓园还利用无人机“巡山”周边情况,及时了解交通、人员流动等情况。同时,九江镇还结合实际情况,对往年有大型拜祭“大太公”习俗的姓氏,提前统筹镇综治维稳办、城乡统筹局等部门就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大家都很配合工作,都决定不举行拜祭活动。”九江镇城乡统筹局有关负责人冼绍宇表示,为落实禁止祠堂现场拜祭,部门还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巡逻,确保不出现现场拜祭情况。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家祭祖表孝心”“抗疫情,过清明,在家祭,一样情”……南海区民政局副局长朱昌灵说,南海区民政局制作900条横幅标语、3000张通告、3000张海报,15万份“致南海市民的一封信”分派各镇(街道),在社区悬挂、张贴和发放,宣传今年非常时期的清明拜祭情况。同时,南海区民政局督促各殡葬服务场所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提前告知疫情防控工作及拜祭服务管理有关事项,劝导市民不到现场进行拜祭活动,提倡居家追思,来满足寄托思念、缅怀先人的需求。截至4月4日下午6时,南海各殡葬服务机构出入口全封闭,无市民要求现场拜祭。
拜祭服务
开展鲜花代祭服务挂黄丝带寄思念
市民既然无法现场拜祭,南海各殡葬服务机构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新方式,代献鲜花、放荷花灯、系黄丝带、寄心语,为所有无法到现场拜祭的市民,最大程度上传递对亲人的追思。
在华侨墓园,上午8时许,只见工作人员手捧鲜花,神情肃穆,在墓园华安堂前的广场上静立,向四周墓位以及华安堂深深鞠躬。随后,工作人员捧着鲜花,来到墓园内的张云峰烈士墓等公墓前静立默哀,并敬献鲜花。
华侨墓园工作人员还把寄托着深深思念的100盏荷花灯,一一放入华宝池内,荷花灯随着水流慢慢散开。“因疫情原因,市民没办法来现场扫祭,我们想以此替他们表达哀思。”华侨永久墓园管理公司工作人员黄蜓说。
在九江大望山墓园,数十名工作人员手捧着鲜花,穿梭于墓位之间,记者还留意到,每枝菊花还插有花泥。大望山墓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何志传介绍,管理处临时聘请55名工作人员,为近2万个墓位献上鲜花,“鲜花很容易凋谢,我们就插上花泥,延长花期,让服务更人性化。”何志传说。
不仅如此,大望山墓园还增设了“思念心语墙”和“挂黄丝带寄思念”活动。记者看到,在墓园的“思念心语墙”上已贴有过千张“心语卡”。“我们把市民网上的留言,由工作人员抄录下来贴到墓园的心语墙上。”九江镇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清明节前后,大望山管理处安排多个工作人员跟进心语墙工作。
“缅怀方式变了,情怀却永远不变。”“非常人性化的行为,必须点赞。”“思念、感恩,尽在不言中。”……市民纷纷通过网络平台点赞。
网上拜祭
线上“云祭祀”文明绿色寄思念
清明遇上疫情,南海今年全面暂停现场拜祭活动,推出网上拜祭平台,很多市民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
“以往,提前半个月就要预定烧猪,亲戚朋友们还要为拜祭提前谋划。”一位本地的居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得知南海暂停现场拜祭,全家早已商量好,非常时期,跟上新时代,网上拜祭也不错。
一位网友“天天”,把网上拜祭的截图发到朋友圈说:“有点蜡烛、献鲜花,很方便,平时去现场拜祭的礼仪在网上都可以实现,这样的拜祭也不错。”同样,网友“新贵”也认为,在网上就可以为已故的亲人进行拜祭,比起以前烧冥币、献祭品、鸣鞭炮,满天纸灰飞,到处烟尘雾绕,网上拜祭更文明,利己利人。
“目前还处在疫情防控阶段,暂停清明现场拜祭,我们都能理解,也会支持。”家住怡翠玫瑰园的刘女士说,自己把网上拜祭的链接发送给兄弟姐妹,希望今年换一种方式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记者从南海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4月4日下午6时,南海已有43万人通过“南海民政”微信公众号,以及各殡葬服务机构的网上拜祭平台拜祭逝去的亲人,让思念在“云端”绵延。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彭燕燕见习记者沈芝强通讯员曾全亮梁平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