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医生无证开诊所 非法行医被取缔


健康南海

南海普法
案例1
小村藏诊所依法被取缔
■案情回顾
执法人员接获线索,某村某巷存在非法行医窝点,随即到上述地点进行排查,经查发现该地点有一民宅大门敞开,里面摆放有牙科治疗机,小小村落内竟藏有“牙科诊所”。执法人员进入“诊所”进行取证,只见牙科治疗机紧挨洗手间,牙模、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垃圾随地乱放,消毒设备简陋,急救用品、药品缺失,存在极高传染病传播及医疗安全隐患。
面对突然“到访”的卫生执法人员,“诊所”里面的男子只得乖乖配合调查。经现场取证,该场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男子为该“诊所”的经营者及行医者,其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南海区卫生健康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部门说法
南海区卫健局提醒各位市民朋友,《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如市民遇到非法行医窝点,请即向卫健部门举报。
案例2
医学美容项目须于正规医疗机构开展
■案情回顾
近日,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生活美容店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数家店铺以“美容院”为名,实质开展药物及手术减肥、割双眼皮、激光脱毛、去纹身、超声刀、药物注射等项目。经查,该些店铺的店主对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界线认知不够清晰,不少顾客也缺乏认识,将生命安全置于风险之中。南海区卫生健康局依据《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对涉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部门说法
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之间有着严格区别,医疗美容是医疗行为,需要实施手术或侵入性操作,须在医疗机构由有资质的医师进行操作。目前,社会上部分生活美容院受经济利益驱动,通过微信、微博等招揽顾客,非法开展涉及医疗美容服务的项目。市民需要进行这些项目时,需事先确认相关机构是否具有相关技术资质,选择在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信息推送
12月9日至12月22日,逢周五到周日,南海区普法办、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将联合举办“健康南海法治引航”微信学法大赛,参与游戏答题有机会获得微信红包等丰厚奖品,详情可关注“南海普法”、“健康南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