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闸站工程计划5月底前完工
水闸部分已通水,有效改善河涌水质,保障安全度汛

■农户使用河涌水浇灌绿植。

■山脚闸站水闸通水,加强了内河涌水体流动。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朱嘉泳摄影报道)3月22日傍晚,在里水和顺鹤峰村的六叶园艺场,场主颜先生开动水泵,从场边的鹿鸣涌抽水浇灌鲜花,干净的水从喷头中喷涌而出,不一会就把鲜花浇了个遍。颜先生说:“现在的河涌水质比之前好多了!”
鹿鸣涌水质的提升,得益于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山脚闸站工程水闸部分正常通水运行。该闸站是山脚片区防洪圈大门,具有防洪、排涝和引水灌溉功能,通水运行后将大大减小汛期内涝压力,还有利于提升河涌水质,方便山脚涌中下游农田灌溉引水用水。目前,山脚闸站工程正在加班加点推进建设进度,计划在今年5月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
山脚片区北高南低,虽经多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强降雨与山脚涌、南围公涌等遭遇高水位时,水闸泄流能力不足,片区容易内涝。山脚闸站工程的建设,旨在夯实城市防洪“关口”,保障和顺及山脚片区不淹不涝。
山脚闸站工程于2021年11月24日开工建设,由佛山市南海区蓝湾水环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主要建设任务为拆除原山脚水闸,新建水闸电排站1座,提升山脚片区的排涝能力。新建电排站设计排涝流量10.02立方米/秒,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5%。
3月13日,工程完成了内涌和外江临时围堰的拆除,水闸部分正常通水运行,达到原山脚水闸的使用功能。水闸通水是水利工程重要的节点目标,标志着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意味着2023年的汛期内涝压力将大大减小,并且加强了山脚涌、南围公涌等内河涌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效改善河涌水质。
记者在山脚闸站施工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对山脚涌进行水质检测。工作人员介绍,水闸通水后,增强了流域的水动力,水质得到改善,水流顺势流入河涌,山脚涌中下游的支毛涌水质变好,这也是沿线农户敢用河涌水灌溉农作物的原因。
“必须赶在今年汛期到来前完成工程。”里水镇水利排灌养护站办事员叶锦灿介绍,山脚闸站以前只有水闸,没有水泵,功能单一,设施落后,通过新建泵站,可以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防洪能力,增强河涌水动力,保障农田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