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文化 做活水文章 传播水故事
里水将充分发挥文化塑城、文化兴产、文化化人作用,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幸福村的那些事》表演中,两名小演员毫不怯场,与前辈一起为市民献上精彩表演。

■“里水夜墟”之2022年里水镇“童心百合”少儿才艺荟萃活动现场。

■里水镇书画骨干作者接受培训。

■学员们在里水舞蹈公益培训班上学习。
近日,里水镇召开2022年文学艺术协会总结会议,里水文学艺术协会总会与各分会成员齐聚一堂,总结2022年工作情况,共谋文化艺术发展之道,进一步发挥文化力量,推动里水高质量发展。
相互取经
促进里水文化事业发展
会上,里水镇文学协会总会汇报了2022年工作情况。“今年以来,里水镇文学协会总会主要从四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认识;二是为基层治理贡献文化力量;三是创新沟通方式,加强各分会的联系;四是再创佳绩,收获累累硕果。”里水镇文学艺术协会总会会长吴小翠说。
“里水镇群众文艺活动开展特别活跃。每次我参加里水镇开展的舞蹈公益培训班,都让其他舞友羡慕不已。”里水镇舞蹈协会成员、乐年队队长邓卓球说,2022年,里水镇舞蹈协会发展稳中求进。如2022年7月开展的南海区“红色文艺轻骑兵”群众广场舞教学推广活动暨里水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场舞)培训班,不仅让会员的舞蹈技艺得到提升,还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在汇报2022年工作情况的同时,各协会代表还发表自己对推动里水镇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见解,共同促进里水文化事业发展。里水百合笔会会长谢泽光表示,接下来会积极配合协助部门开展各项文化艺术活动,挖掘并活化地方文化民俗素材,写好里水故事,传播里水独特的水乡文化和人文风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为让各文学艺术协会会员充分发挥特长,为里水文化发展赋能,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传达了南海文化发展大会以及里水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会议精神,要求各文学艺术协会紧紧围绕区、镇两级中心工作,充分了解文化的重要性,发挥文化引航的作用,提升文化发展的传播力、影响力及推动力。
百花齐放
文化艺术领域收获累累硕果
2022年,里水镇不断突破创新,在文化艺术领域收获累累硕果。2022年9月30日,“里水夜墟”系列活动启动。当晚,里水镇语言艺术协会、里水镇音乐协会及镇内各小学的演员以“梦里水乡”游船、观龙台为舞台,开展水陆融合的双舞台演出,为市民打造了一场视觉、听觉盛宴。其中,演员们通过少儿类粤剧、粤曲、古典舞、广东音乐演奏等传统文艺节目展示,打破了以往合唱、粤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各成一派的景象,让观众在一场活动中看到多种形式的节目表演,全方位展现了里水镇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结出的硕果。
为进一步给里水夜墟聚集人气,2022年10月2日至10月3日晚,里水镇音乐协会积极筹备,邀请南海其他镇街的音乐爱好者,连续两晚在艺术河畔大舞台唱响金曲。现场还设置了点歌互动环节,让市民在逛夜墟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协会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少年会员,里水已呈现出“老中青少齐上阵,共同助力文化发展”的生动局面。2022年,里水镇戏剧协会成员深挖本土特色,从全镇几件民生工程大改革切入,自编、自导、自演粤语小话剧《幸福村的那些事》。创作期间,成员们只要一有空就聚在一起讨论剧本。两位青少年会员与协会前辈们一同表演,引得台下观众频频喝彩。由此可见,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逐渐成为里水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以文化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上,2022年,由里水镇舞蹈协会主办的舞蹈公益培训班受到市民欢迎。不少学员还带动各自村(社区)的居民一同学习舞蹈,用舞蹈搭建起居民沟通的桥梁,让邻里关系更融洽、村(社区)更和谐。
每场文化艺术活动的举行,都离不开文化志愿者的默默付出。里水镇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梁勇华介绍,2022年1月~10月,里水镇文化志愿服务队共服务109场活动,参与人数321人次,总服务时长1177.6小时。
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麦倩姬表示,展望新的一年,将围绕镇党委、政府在文化领域中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里水文学艺术协会总会的发展定位,有机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塑城、文化兴产、文化化人作用,发挥文化在“善美里水”建设计划中的作用,助力打造向善向美、文化厚重、梦想成真的“善美里水”。同时,以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上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目标,全域融入“郁水官驿文化带”“大桃园产城活力区”。大力发展古窑源流带、古寺文化带及里水河(郁水)、金溪河、水口大道的“两带三线”,通过挖掘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窑文化”“青创文化”等,弘扬水文化、做活水文章、传播水故事,助力南海持续焕发千年文脉的时代新活力。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何海燕通讯员麦倩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