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1月0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广佛青创城启建 首期投入50亿元
    • 里水推动经济稳增长促内销首年成绩单发布
    • 里水乒乓小将夺世青赛团体冠军
    • 里水数据资源库招募邀你共创美好新生活

    第02版:重点关注

    • 588家企业参与 促成95亿元合作

    第03版:重点关注

    • 基层“头雁”同台比武展风采
    • 一方制药位列第22位
    • 里水突击队两天拆除35间临河搭建物
    • 积极吸纳高学历兵源报名应征入伍

    第04版:乡村振兴

    • 闲置房变振兴车间 村民忙饮“头啖汤”
    • 激活多元力量 闲置地变身公园
    • 里水1700万株蝴蝶兰火热在售

    第05版:融爱社区

    • 里水乒乓小将黄旭男勇夺世青赛团体冠军
    • 匀出退烧药 免费赠邻里
    • 5岁小童手指卡入电梯商场及监护人均需担责

    第06版:融爱社区

    • 你有好资源 欢迎益街坊
    • 宣讲员进村入户 专解社保疑惑
    • 青年当主角探寻小区治理新模式

    第07版:文化里水

    • 里水文头岭窑址确认为﹃海丝﹄史迹
    • 弘扬水文化 做活水文章 传播水故事

    第08版:生活服务

    • 1月4日起新生预报名
    • 有临时及医疗困难可申请救助
    • 吃喝玩乐购一条龙 开启“微度假”模式
    • 当心!骗子盯上了防疫用品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4:乡村振兴

南海驻官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又成功落地一个产业项目

闲置房变振兴车间 村民忙饮“头啖汤”

2023年01月04日

    ■仙罗村闲置房改造成碾米加工厂。

    ■崭新的碾米机在工作中。

    暖阳高照的冬日,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各个晒谷场铺满了村民晾晒的金黄稻谷。2022年12月18日,官圩镇仙罗村的碾米加工厂暨乡村振兴车间揭牌开业,村民陈叔第一个来尝鲜,碾出了第一担米,大赞这个民心实事。

    这个碾米加工厂是佛山市南海区驻官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扶的又一产业项目。在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仙罗村,这个乡村振兴车间究竟是怎样建成的?跟着记者一探究竟。

    闲置房变碾米厂利民惠民获点赞

    长期以来,仙罗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为薄弱,村集体没有其他土地资源可供出租或利用,发展村集体产业较为困难。为发展该村经济,佛山市南海区驻官圩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与官圩镇挂点领导、村“两委”干部商议并物色合适的产业项目,聚焦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不断调研、分析数据。

    后来工作队了解到,仙罗村委会旁有一处约150平方米的旧仓库用房长期闲置,正适合改造成农产品加工厂,成为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

    但做什么农产品的加工厂呢?工作队与村党支部书记黎健林反复研究,寻找适合加工又相对低风险的农产品。

    官圩镇是传统农业镇,优质农产品丰富,其中水稻是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工作队队员、驻仙罗村第一书记冼国雄入户走访时,听村民反映经常要去镇上碾米,路途较远,很不方便。冼国雄想,何不在这里开个碾米加工厂呢?这不仅能给周边村民带来极大便利,还能形成长期有效的集体收益。

    冼国雄在工作队例会上提出这个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认同。在佛山市南海区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迅速向南海区慈善会申请了资金用于碾米厂建设。车间重新装修、考察镇内外碾米作坊的运作、购买碾米机、向村民宣传预告……冼国雄带着村干部忙得不亦乐乎,在稻谷秋收后及时建成车间。

    “这是工作队为群众办的又一件利民惠民好事,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挂点联系仙罗村的镇党委委员陆泽强说。

    车间建成后,村民陈叔饮了“头啖汤”,碾出了加工厂开机营业的第一担米。“在村里就可以碾谷,很方便,不用跑去镇里了。而且第一个月试业还有折扣优惠,我第一时间就过来了。”陈叔开心地说。

    立足车间再增值提升村集体收入

    如今,碾米加工厂崭新的碾米机轰隆隆开动起来,已经晒干的稻谷从机器入口倒入,白花花的大米从出口喷涌而出,碾得均匀粉状的谷糠进入了专用袋子中,成为喂猪喂鸡极好的饲料。

    该加工车间由仙罗村经联社进行运营,前期主要进行稻谷的碾米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增加集体收入,帮扶地方集体经济发展。

    加工厂是便民性质,惠及百姓群众,收取的加工费用并不高。按照工作队和村委会的谋划,待项目运作稳定后,将开始收购村民的稻谷进行再加工销售,甚至会租用村民土地引种优质品种水稻,再通过工作队帮助打通销售渠道,由终端订单来引导需求种植。

    这既能解决部分村民余粮较多而部分非种粮户需要买米的问题,也可以建立村的稻米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和村集体收入。按照原来计划,试营业期间村经联社就已经尝试向村民收购了500多斤稻谷进行自营,刚碾好的大米就已经被有需求的村民买走了,村党支部书记黎健林认为这是加工厂未来发展好的开始。“村民很认可本地农家米,所以我们碾出的米他们都会购买,有些无种田的村民听到消息后,提前来向我们预定了。”

    “工作队立足于当地原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的思路没有变。既可以做小而精产业项目,也可以做大产业项目。针对各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经验累积,由单个村集体带动其他多个村集体共同发展,慢慢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将产业一步一步做大做强。”驻官圩镇帮扶工作队副队长罗俊浩说。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通讯员罗俊浩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