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一中不断深化课堂改革,打造五大工程项目,擦亮“和教育”特色品牌
让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提升能力


■和顺一中自2008年起探索课堂改革,让课堂更有趣,让学习更有效。陈家俊摄

■“和”文化墙。陈家俊摄

■和顺一中学子代表里水镇勇夺2022年南海区“阅读素养”电视大赛第
三季初中语文组总决赛一等奖。 陈家俊摄

■学生在认真学习。陈家俊摄

■和和顺顺一一中中美美丽丽的的荷荷花花池池。。
前段时间,和顺一中进行中考志愿填报工作。石门中学、南海中学等多所重点中学都派出团队,到和顺一中举办招生宣讲会。
近年来,和顺一中中考屡创佳绩,名列公办学校前茅。该校就像是一座“金矿”,源源不断地向重点高中培育和输送金子般发光发亮的人才。
和顺一中创办于1958年,以“和乐课程”建设为统领,打造“和美德育”“和悦课堂”“和馨教师”“和爱家校”“和雅校园”五大工程项目,创建了具有浓厚“和文化”气息的“和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勇立潮头,深耕课堂改革,将“和教育”特色品牌打造成为广东教育区域的一张亮眼名片。
实施“和悦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
走进和顺一中,你会发现这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党建文化园、“和”文化墙、状元桥、荷香水韵、农耕文化基地、自动取阅读书亭……每一处校园景观,都散发着古典儒雅的气息,一动一静之间蕴含着和谐的智慧,“和文化”早已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
“君子和而不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和顺一中秉承“让师生感受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理念,以“育和谐发展的和美少年”为育人目标,尊重生命成长历程,让学生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和悦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
“学生在学校的60%时间都在课堂,可以说,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都是在课堂上形成的。”和顺一中校长叶俊表示,课堂是体现教学品质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光发亮,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有所成、提高成绩,这就是教育给师生们带来的幸福感。
和顺一中从2008年就开始探索课堂改革,希望让课堂更有趣,让学习更有效。“之所以要推行课堂改革,根源就是课堂教法陈旧,学生接受能力下降,让教学出现了瓶颈。”叶俊表示,从“先练后教,层级递进”,到“两环三进”,再到“和悦课堂”,和顺一中不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012年,和顺一中被评为佛山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2015年,和顺一中“先练后教,层级递进”高效课堂模式入选南海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改革具体如何落实?课前,教师集体备课设计好教案,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质疑、点评,课后落实不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预习并消化当天学习内容,不断向“减负高质”目标进发。而“三进”是指三个层次:从学会知识,到获得能力,再到灵活应用。按照认知规律将三个层次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模块、每一节课乃至每一张教学案中。
和顺一中打造的“和悦课堂”是“和而不同,愉悦共长”的课堂,重在一个“悦”字。除了传授知识,还会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思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悦”。教师则在这过程中发现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产生被认可的感觉,得到愉悦的学习感受。
开设“和乐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经过多年的探索深化,课堂改革让和顺一中的教学品质稳中有升。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天地为师,大和至乐”的课程理念,努力创建“和乐课程”,让学生实现和乐境界,努力提升综合素养。
“和乐课程”由“文明人”课程群、“世界人”课程群、“生态人”课程群这三大课程群组成。其中,“文明人”课程群是积累学识、涵养文明的沃土,让学生通过学习礼仪修养方面的课程,提高品德素养,实现与自己和,与他人和,与社会和。“世界人”课程群是激活创意、探索世界的源泉,让学生通过学习创客、航模等科技课程,拓宽视野,实现与文化和,与时代和,与世界和。“生态人”课程群是亲近自然、回归生态的田野,让学生通过学习农耕劳动实践课程,感受劳动的快乐,实现与自然和,与生态和,与天地和。
叶俊介绍,“和乐课程”是对于基础学科的补充、拓展,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素养。至于“生态人”课程群,未来学校将会开发桑基鱼塘课程,让学生收获更多别样的劳动体验。
和顺一中学生陈泽鸿是2021年佛山中考高分特优生,他非常喜欢学校的课程设计,认为这些课程能拓宽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校的创客课程让我学习到许多有趣的科技知识,我非常仰慕爱因斯坦、霍金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日后想要从事天文学的研究。”陈泽鸿说。
据了解,和顺一中已开设了花语文学社,数学兴趣小组,英语俱乐部,航空、航海模型小组等10多个社团,配以18门“和乐课程”校本课程,七八年级轮流开设,让学生自由选择。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和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在丰富多元的课程中施展个性,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成长的喜悦。
近几年,和顺一中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国家级奖项227人次,省级奖项184人次,市级奖项173人次,区级奖项404人次。
培育“和馨教师”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学校要发展,必须提升教育品质,这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升。叶俊认为,要让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强老师钻研、创新的能力,尤其是科组的领头雁带领作用。
近年来,和顺一中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练内功”的培训策略,打造“勤奋奉献、钻研创新、和谐合作、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学校通过师徒结对,明确师徒双方的职责和权利,骨干教师向青年教师队伍传授教学经验,邀请青年教师来到自己课堂一起学习交流,还经常旁听青年教师的课,并为他们指正不足。
学校还每年开展“和馨教师”评选活动,评选“优秀师傅”和“优秀徒弟”,激励骨干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得益于此,和顺一中成为了一所市内有口皆碑的公办学校,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五大学科被评为佛山市示范教研组,涌现了一批名师:叶俊校长被评为佛山市名校长;曾碧文老师被评为佛山市名班主任;在佛山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古丽芬老师荣获佛山市第四名、胡洁莹老师荣获佛山市第六名,两位老师荣获佛山市十大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改革的内涵,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要有学科特点,提高老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叶俊表示,学校还将在“和乐课程”上增加更多如机器人、科技创新领域等前沿的内容,充实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提升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图片由学校提供(署名除外)来源/梦里水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