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炼
抓质量 保安全 促进度 助力新建学校跑出﹃加速度﹄

■梁永炼(右二)与其他人员讨论工程项目细节。

■在同声第一中学项目现场,梁永炼(中)与施工团队召开例会。

开栏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里水涌现了一批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勇于创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今年1月,里水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暨“思想再解放,里水再出发”大讨论阶段总结大会,表彰了一批“创新争优”的个人和单位,分为创新奖、担当奖、有为奖三大类。珠江时报推出“创新争优”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这些获奖人物的心路历程,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期的讲述者,是获得“有为奖”的里水市政集团副总经理梁永炼。
小/档/案
●姓名:梁永炼●职务:里水市政集团副总经理
●奖项:有为奖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积累到不少工程建设经验。但即便如此,我也有举步维艰的时候。新建2所学校、改建3所学校部分建筑、建设改造12条道路……这些都是我在2021年接到的“任务”,尽管开工时间不同,但大部分项目都只有不足1年的工期。
任务量之大、时间之紧迫,怎么办?我们做工程的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虽是“老生常谈”,但我深以为然。在这基础上,我还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经”,让各个工程项目有条不紊、稳中求进地顺利开展。
“抠”图纸细节
确保工程质量
2021年8月,里水镇发布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当中涉及多个领域。而我所负责的工作就已经占了3个领域:教育、交通、环境。其中最备受市民关注的是教育项目,也是我最为艰巨的任务:推进金峰洲小学、同声第一中学两所公办小学新建工程,争取在2022年9月开学。
任务量大、时间紧迫,怎么办?撸起袖子扎实干!我们很快便成立了新建学校工程工作小组。一所学校从无到有并不容易,前期需要完成制定概念方案、立项审资、设计建筑图纸、审核预算、招投标、办理土地手续等一系列工作,其中,我们的设计方案更是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修改。设计直接决定质量,所以方案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更合适的。经过多次打磨,方案终于敲定,施工团队进场动工建设。
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丝毫不敢懈怠,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把关、抓细落实,“打醒十二分精神”。在市政工程领域摸爬滚打的十多年间,我坚持深入工地现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工程项目的准确性与合格性。
每逢工作日早上8时,我都会驱车到两个新建学校工地巡查,手握图纸与施工人员逐个细节“抠”,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烈日下,我们把安全帽当遮阳帽用;雨天里,我们一手撑伞,一手干活。脚下沾满的泥土,就是我们肩上扛着的责任。
期间,我们也遇到过棘手的问题。前期我们接到金峰洲小学代建任务后,发现学校用地并未完善用地手续,这对后续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招投标等流程带来极大阻碍。时间不等人,我们先行启动,立即联系了区、镇相关职能部门帮忙解决,希望尽可能加快办理和审批流程。最终,在各级部门的密切联动下,土地证终于有了“着落”。搞工程就是这样,凡事都要稳扎稳打、真抓实干。
优化管控指标提升工程进度
在紧抓质量关和安全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赶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任务。如何跑出“里水速度”?不能光有想法,还得有办法,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经”。
前期,分片区“打包”新建学校工程。以同声社区为例,我们将同声第一中学新建项目及相应配套的道路项目“打包”管理,细化人员配置、职责分工、制度要求等管控指标,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控措施,使工程项目更加高效顺畅地开展。
工程开展期间,总有各种大小问题出现:选材施工、资金使用、流程审批……因此,我们会将工作计划细化到每周,并定期召开例会。例会不单是提出发现的问题,还要找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所以我经常一周内要开好几次会议,曾经一天内甚至参加了5场会议,每次会议至少持续1个小时。
常言道:“今日事,今日毕。”我深以为然。召开例会正是不希望将今天的困惑留到明天解决,而是尽可能地抓住时间。在团队协作方面,我还会实施扁平化管理,打破层级关系,缩短报送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每天,我都要在工地和会议室之间奔走,与时间赛跑,以至于家人不时会抱怨我只顾工作,而忽略了家庭。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我还是决定“舍小家、顾大家”。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今年1月,我们仅用118天完成了金峰洲小学全部主体结构封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里水速度”。
十多年间,我从青涩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市政工程人,期间见证了里水城市变迁的“华丽转身”。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个公园、每一幢建筑,都是我们市政工程人的努力成果,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里水人,我有义务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优化分片区“打包”式项目管理,让各部门和人员真正发挥好职能作用,按时保质完成金峰洲小学、同声第一中学新建项目等上级交予我的工程任务,交出一份让里水群众满意的“答卷”。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通讯员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