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社区园丁园小区“三位一体”管养:
撬动居民自治热情
近日,里水镇金溪社区园丁园小区欢声笑语,原来居民正参加小区开展的“融和共乐庆新貌”活动,体验艾灸,制作汤圆,猜灯谜……好不热闹。
“这是我们园丁园小区自治小组首次举办活动,没想到这么受欢迎!”该小区园长、议事会会长周妙英说,自去年小区改造提升以来,居民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参与小区自治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原来,在镇、社区、小区居民三方共同努力推动下,原本设施陈旧落后的园丁园,经过数月的升级改造,不但有了更实用的硬件配备,还摸索出一套长效、有活力的管养模式。
硬件升级
居民晚年住上“新房”
去年,老旧小区改造入选了里水镇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去年12月,智感安防出入系统、凉亭、活动室等新设备逐一落地到金溪社区园丁园小区,居民喜笑颜开。
居民钟婆婆说,“曾经最让我们担心的,就是一棵‘折了腰’的老树,怕它随时倒下。”如今,让人忧心忡忡的老树变成了舒适透风的凉亭,居民唠家常有了好地方,幸福感大大提升。
凉亭的建造是园丁园小区翻新改造工程中的一部分。前期,金溪社区联动里水镇房管所,组织专干团队前往实地勘察调研,在居民的积极反映下,小区改造的效率大大提升。
改造后的小区,铺上了平整的水泥路,道路旁侧还加装了照明灯、划有清晰的停车位及人行线;移走了“折腰”老树,在居民常来的休憩区建起凉亭;建起了智感出入口、门卫室,把闲置的杂物间变成了党群活动室、读书阅览室……
“没想到晚年还能住上‘新房’,心中别提多高兴!”钟婆婆笑着说,在她看来,小区翻新改造重燃居民的热情,很多居民愿意站出来,为小区谋建设、办好事。
“软件”给力
居民自治热情高
“硬件”升级了,“软件”也要跟上——如何持久有效地管养,成为居民最关心的话题。
由于起建年份早,居住人数不多,园丁园小区没有聘请物业公司参与管理,居民既是“住的人”,也是“管的人”。
在镇房管所、社区的推动和引导下,居民摸索出了一套“三位一体”管养模式——楼长制+居民自治小组+融和议事会,这也让包括钟婆婆在内的多名居民,对小区建设有了底气和信心。
具体而言,即社区、居民通过发掘、自荐推荐等方式,物色小区各楼栋中热心、有想法的居民,成为该楼栋楼长,并组织成立小区自治小组,参与小区日常监督、管养和治理,由镇房管所、社区党委对小组成员进行政策、法律法规解读和引导。之后,小区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成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建立融和议事会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还引入了“芳华议事厅”妇女议事会制度,发动妇女议事、理事。比如“融和共乐庆新貌”活动,很多细节都是由妇女居民商议敲定,包括便民服务、派发平安福袋等,让活动开展更暖人心。
“目前,园丁园小区已完成居民自治小组组建,该模式也能复制推广至其他完成升级改造的老旧小区。”金溪社区党委书记李桂森认为,挖掘小区热心居民、党员、退休干部等,能让小区自治氛围热起来,带动居民实现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打通小区融和自治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金溪社区23个老旧小区已完成了提升改造,今年,18个老旧小区也将迎来“变身”。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通讯员李沅颖郑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