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皮黄番薯如何继续甜下去?
里水镇政府与灶岗村计划携手保护农优产品,让品牌传播得更远

▲村民带上孩子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通讯员袁小青供图

农户正在田地里清除红薯苗。

▲游客到灶岗村体验 挖番薯。受访者供图

灶岗村村民把刚刚挖出来的番薯抬回家。 通讯员袁小青供图

蒸熟后的双皮黄番薯。 受访者供图

▲ 田里刚挖上来的双皮黄番薯。
进入12月,里水镇灶岗村的村民都
忙碌起来,因为灶岗村的特色农产品——双皮黄番薯开挖啦!
双皮黄番薯,大家吃过都“返寻味”,但这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从引进种苗,到培育出优质的双皮黄番薯,灶岗村村民花了30多年时间。如今,随着产量逐年减少、劳动力后继乏力,灶岗村双皮黄番薯遇到了发展瓶颈。在乡村振兴工作的浪潮,灶岗村正努力寻找新的出路,里水镇政府也在为双皮黄番薯、百合花和蝴蝶兰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申请地理标志,规范种植、销售,进一步打响优良特色农产品招牌。
本期,让我们来听听村民讲述种植双皮黄番薯背后的故事。保护农优产品,是一种责
任,更是一种情怀。
种好双皮黄番薯除了靠 “二八 ”土还要讲技术
双皮黄番薯在灶岗村已有30年的种植历史,这是大自然给予灶岗村最好的礼物,也是灶岗村村民探索和钻研的成果,不少人品尝过双皮黄番薯后,对其香甜软糯的口感赞不绝口。
1958年,灶岗村大部分村民以种植花生和番薯为生,当时的番薯呈白皮白心状,被村民们称为白仔红薯。虽然产量高,但口感味道欠佳,因此销量、售价和收益都不高。
1988年,外出走访亲友的村民袁焕光,带回了少量名为一点红的番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植在自家的田地里,结果“一点红”的口感味道远比以往种植的“白仔”好,其他村民开始效仿袁焕光,从外地引入不同品种的番薯尝试种植,其中就包括双皮黄番薯。
在不断种植新品种番薯期间,并不是所有味道口感俱佳的品种都能被村民们采用。农民种植农作物时,不仅要考虑味道口感,更要考虑产量,因为产量较低的品种,意味着收益不高,这样的品种自然不被青睐。经过3年的不断尝试,产量高、味道好的双皮黄番薯脱颖而出,村民们开始大量种植培育,灶岗村开启全面种植双皮黄番薯的新时代。
要说双皮黄番薯能够在灶岗村广泛种植,除了本身品种优良,也得益于灶岗村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灶岗村土壤中的“二八”土,即二分泥、八分沙,这种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双皮黄番薯。在这里种植的双皮黄番薯果实大、甜度高、口感绵密,因此,成为了最有特色的农产品。村民们对此非常自豪,常常会对货商和采摘的人们介绍道:“双皮黄番薯在灶岗村里种的才好吃,带去外面种植,味道就不那么好了。”
村民袁国彬说:“虽受益于灶岗村优质的土壤环境,种出来的番薯味道更好,但并不是谁来到这里都能把番薯种好的。”原来,在种植双皮黄番薯的初期,村民们的种植成果有好有坏。番薯作为一种冬种作物,温度、气候等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很大,什么时候插苗、什么时候浇水、多少水等都大有学问,这也是农户们花了数年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后才总结出来的“秘诀”,配合上优质的土壤才有了如今香甜软糯的双皮黄番薯。
双皮黄番薯如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灶岗村村民小组长袁均耀特别高兴和自豪,他告诉记者,村民们第一年种植双皮黄番薯时,要将番薯全部装到木推车里推到市场去卖,第二年后才有买家主动开车到村里收购,这个过程是村民花费3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宣传渠道窄
特色农业发展遇瓶颈
灶岗村共有330多户家庭,95%的家庭都会种植双皮黄番薯,从5角钱一斤的“白仔”到6元一斤的“双皮黄”,不仅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也成为了灶岗村的文化。对老一辈农户而言,每一条番薯都承载着情怀。
目前,灶岗村种植双皮黄番薯的田地多达300亩,村内每户都有种植,但种植的劳动力多为长者,最年轻也已50多岁,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宣传渠道落后,成为灶岗村番薯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挖番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弯腰发力,因此农户们的背部经常会感觉酸痛乏力。村民袁金晃邀请江门的朋友一同搭档种植番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态也有所下滑。家里的小孩外出务工,不会关注家里农地的发展,只好邀请朋友来帮忙。”他说。
怎么突破这些发展瓶颈呢?袁均耀希望接下来顺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源,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将双皮黄番薯的技术和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灶岗村的老农户们常说起一句话:“耕田勤换种”,随着农作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等因素,产量也会随之减少。而且灶岗村番薯传统的销售模式也要逐渐适应网络时代,但是大部分农户不精通电商等销售途径,这制约了双皮黄番薯的销售和品牌传播。对于这一问题,袁均耀也有自己的想法:“年轻人更容易适应新事物,对互联网也非常熟悉,刚好能补齐老一辈农户没有的思维和知识。未来将会增加与年轻村民的沟通,拓宽宣传途径,加深年轻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继而吸引他们回乡接棒这份事业。”
申请地理标志保障正宗双皮黄价值
灶岗村双皮黄番薯受欢迎,除了村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外,也离不开里水镇政府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今年灶岗村双皮黄番薯产量约每亩1400斤,较去年有所下降。袁金晃向记者道出了原因,今年8月份,灶岗村部分田地里的番薯苗停止了生长,看着日子一天一天地消耗,村民十分焦虑。里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便安排技术人员进村指导。
技术人员发现,8月天气炎热,村民们在地表温度很高时为番薯苗浇水,导致番薯苗根部被水分蒸发时产生的热量所灼伤,从而停止了生长。了解到原因后,技术人员为灶岗村的村民详细地讲解了原因,并指导村民重新插苗,传授种植经验,有效降低损失,保障了村民们的收益和劳动成果。除了技术上的指导,里水镇政府也对灶岗村双皮黄番薯被假冒的情况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袁均耀说,曾经有一名商人驾车到他的田地里购买番薯,要求亲自见证番薯从田地里挖出来的过程,非亲眼所见的不买。通过交谈后得知,该名商人之前从外地订购了一批灶岗村双皮黄番薯,结果到手的却是其他品种的番薯,无奈之下他只好亲自驾车前来实地采购。
因此,袁均耀第一时间与里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联系,希望进一步维护灶岗村双皮黄番薯的品牌。
12月7日,里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前往灶岗村,与村民代表一同商讨为灶岗番薯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进一步规范双皮黄番薯的种植、销售,同时保护双皮黄番薯正宗口碑,让消费者不再上当受骗。
里水镇农业农村办表示,目前正在筹备灶岗番薯及里水香水百合、蝴蝶兰、锦鲤等农产品的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助于本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展示及展销,提升农产品价值让当地种植户受益的同时,丰富梦里水乡品牌形象,让越来越多人了解里水,关注里水。
采摘贴士
地址:和顺灶岗村,美景大桥转金逢路,过海畔花园后,沿着金逢路边就可以看到连片的番薯田。
公交:可导航“海畔花园”公交车站,下车后,前行两三百米即可看到番薯田。
采摘价格参考:6~7元/斤,具体以农户交易为准。
咨询电话:
袁均耀13535653453袁金晃13415703964袁国彬13709658207
尝鲜贴士:刚买回来的番薯可以先放两天,收一下水分,这样番薯吃起来会更甜。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见习记者卢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