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多措并举开展摩电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愈见成效
违规上路的少了 安全骑行的多了

■交警赠送头盔给接受了安全教育的市民。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小朋友踊跃回答交警的问题。

■里水交警向市民群众派发摩电安全宣传单张。

■市民在非机动车专用道上骑车通过路口。

■和顺交警中队的交通安全知识学习站点。
“大家驾驶摩电都戴上头盔,横冲直撞也少了,走在路上都舒心不少。”每天步行到市场的市民梁姨说,里水镇摩电整治成效是肉眼可见的。从去年5月29日至今,里水镇查处六类摩电交通违法行为32209宗,查治任务率达113%。
为有效规范摩电行驶秩序,遏制摩电交通事故多发势头,自2020年5月29日至2021年5月28日,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保障,职能单位各司其职、主动作为,使工作收获成效。
/全力整治/
多措并举打造平安里水
继全区吹响摩电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的号角,里水镇立即成立镇摩电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里水镇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摩电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誓师大会,向外界传递了里水镇委、镇政府整治摩电违法行为的最强音。
为进一步强化整治工作,里水镇成立由派出所、交警、综合治理办、综合行政执法办、交通运输分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摩电整治联合执法队,定期在各重点路段设卡查处路面各类违法行为。
对此,和顺交警中队副中队长谭国深有感触,“以前只有交警部门单打独斗,摩电整治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多个部门联动后,效果立竿见影。”从去年5月29日至今,里水镇查处六类摩电交通违法行为32209宗,查治任务率达113%。
多个职能部门联合行动,使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得益于里水镇专门成立了摩电整治联席会议机制。每周,镇党委副书记牵头召开摩电整治工作联席会议,传达上级工作精神、通报每周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目前,里水镇共召开31次联席会议,有效掌握成员单位工作动态,有序推进摩电整治工作。
同时,里水镇还通过强化设施建设、加大财政保障,竭力保障通行畅顺,减少因道路设施问题引发的交通安全隐患。在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初期,里水镇调资500多万元先后对官和路(双向1.1公里)和里水大道南(双向1.8公里)进行提升改造,并因地制宜地为15个路口增设了非机动车待行区,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此外,里水镇拟再投入2000万元,以“应设即设”的原则,对其他主要路段进行提升改造,因地制宜增设非机动车专用道。
如今,里水镇摩电整治行动逐渐常态化、机制化和规范化。自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以来,路上戴头盔、带牌驾驶摩电的群众多了起来,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方位宣传/
让摩电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多次强调,要强化摩电整治宣传,利用微广播、新媒体、传统媒体等一切资源,在全社会营造严管严控的氛围,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此,里水镇利用线上、空中、线下等全方位多维度的宣传方式。
每天早上7时许,社会治理综合用车都会经过里水小学,车上的喇叭响亮地播放着交通安全知识,提醒家长们按规定有序安全通行。据了解,里水镇共出动41辆社会治理综合用车,到辖区内的学校、工业园、公园、市场、十字路口等地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此外,里水镇还在各村(社区)设置了近700个微广播,定时播放摩电安全驾驶知识与整治情况,让群众在家也能学知识、懂法规。
考虑到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里水镇还在“梦里水乡”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摩电整治栏目,不定期发布摩电整治宣传简讯、曝光摩电违规行为、制作摩电宣传小视频、直播摩电整治行动现场,吸引大量网民点击阅读,营造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如果将宣传比喻为“打预防针”,那么劝导则是“对症下药”。为全面加强源头治理,里水镇一方面从机关各办公室抽调108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路面参与摩电整治交通劝导服务;另一方面在38个村(社区)主要出入口设置交通安全劝导站,安排文明劝导员60人,派发宣传单张20万份,对违法驾驶摩电车辆的群众进行劝导。
里水镇还打造了摩电宣教室,被暂扣车辆的违规摩电驾驶员通过学习、考试、反思、抄写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程序,牢固交通安全意识后,方能凭借相关证件、票据取回车辆,一方面通过增加时间成本,让当事人减少违规;另一方面通过观看真实案例,让当事人不敢违规。这种以教代罚的形式,反映里水镇摩电安全知识宣传中人性化的一面。
一段时间以来,违规驾驶员屡教不改、摩电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成为里水镇摩电整治亟须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各类摩电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就要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传递到各家各户中,而全方位且新颖的宣传方式所带来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去年盛夏时节,群众都说天气热不想戴头盔。”里水中队副中队长关务安认为,以往部分群众安全意识不到位,但经过长时间宣传和执法,尽管如今天气炎热,路面不戴安全头盔的现象已大幅减少,群众佩戴安全头盔的自觉性显著提高。
/全民参与/
共同打好摩电整治“硬仗”
要打好摩电整治这场“硬仗”,除了需要多元化的宣传手段,还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积极参与。为了让校园摩电整治氛围更加浓厚,里水、和顺交警中队联合镇内6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近60场“小手拉大手”摩电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参与。其中,成立警家校护畅队则是一项创新举措。
每逢上学和放学时段,同声小学警家校护畅队队员刘丽丽都会来到校门口对车辆和人员进行疏导。事实上,刘丽丽以前经常驾驶一台“拉风”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摩托车接送孩子。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摩电宣传活动,刘丽丽深刻领悟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如今她希望将自己的转变经历告诉给更多身边的人,助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除了学校,小区也是重要的摩电整治源头场所之一。在金峰洲社区的一个住宅小区出入口,一群身穿红马甲的人如约而至,她们是里水镇妇联组织的摩电整治巾帼志愿队,符艳正是这群巾帼志愿者中的一员。
“现在大家短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都倾向于电动自行车,因为车辆体积小,一些人骑车总是横冲直撞的,相当危险。”基于这个想法,符艳毅然加入金峰洲社区组建的摩电整治巾帼志愿队。符艳驻守在小区门口,为骑行人员派发宣传单,对不戴头盔等行为及时劝阻。“别人有时会觉得我们像是‘守门口’的,但其实我们是守护生命安全的卫士。”符艳笑着说。
摩电整治关系百姓出行,是打造平安和谐里水的重要工作。里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麦满良指出,要广泛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迅速行动起来,聚焦摩电工作突出问题,借势借力重拳开展整治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强化宣传教育、严抓源头治理、发动全民参与、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设施建设……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里水摩电违规、事故多发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交通安全治理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里水镇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三个再”,落实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再完善,宣传教育再深入,执法力度再加强,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努力打造平安里水、善治里水、和谐里水,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文/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通讯员陈凯仪朱嘉泳关务安吴志国图片由通讯员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