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宏岗村宏岗经济社副社长陈冰:
以身作则当示范 村民愿意跟着干

■里水镇宏岗村宏岗经济社副社长陈冰(中)在清理巷道杂物。

在一名孤寡长者家中,里水镇宏岗村宏岗经济社副社长陈冰和她的儿媳妇正在开展慰问志愿服务,大家都夸奖她们是“模范婆媳”。“自己做好了,村民也会跟着干。”负责调解家庭和邻里纠纷的陈冰,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一名党员,陈冰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宏岗村构建户联系三级党建网格以来,她总是把户联系工作落实到街头巷尾,落实到家长里短,落实到走亲访友,收集村民对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民解忧。
当环境治理“先行者”让更多村民“跟着走”
“珍姨,我们今天又过来坐会儿啦。”上午,艳阳高照,气温直逼32摄氏度,陈冰带领着几名党员走访入户。豆大的汗珠在脸庞上流淌,湿润的发丝随着闷热夏风飘扬,大家没来得及擦拭汗水,便热切地与村民拉起了家常。
近年来,宏岗村不断探索“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做法,构建户联系三级党建网格,将经济社党员分配到以原生产队为基础的党建网格中,通过走访入户,收集村民对于乡村治理的意见和需求,共同研究意见诉求,将组织触角向基层延伸。
每个月,陈冰都会到各家各户走访,与其说这是“任务”,陈冰更愿意称之为“服务”。每次来到负责联系的20多个家庭户中,陈冰都会被村民亲切地叫一声“冰姐”。他们坐在小板凳上促膝交谈,坐在榕树头下聊家长里短,有时一坐就是一个小时。“与村民‘交朋友’,便能听到他们的心声。”陈冰说,入户联系是了解村民诉求的重要途径,而环境治理则是村民普遍关注的一点。
“他们家周围总是堆满杂物,臭气熏天。”在一次入户联系中,陈冰刚来到张姨家门口,就被张姨拉着手腕“吐苦水”。原来,张姨的一名邻居有拾荒的习惯,且收拾回来的杂物都堆在自家周围,不仅让家人束手无策,也对邻居张姨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陈冰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其他党员对拾荒村民进行劝导。然而,经过多次劝说,该名村民仍未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继续堆放废品。考虑到邻居张姨的合法权益,陈冰在取得拾荒者家人的同意后,主动提出对废品进行清理。一趟趟沉重的斗车、一堆堆杂乱的废品……在陈冰和其他党员的努力下废品被清理干净。而拾荒者也在耳濡目染下意识到自身行为不当,逐渐摒弃了拾荒的习惯。
“社区治理需要有‘先行者’,如此一来,群众才会‘跟着走’。”陈冰总是发挥着党员和经济社社长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在村民中树立良好榜样,引导村民自觉打理房前屋后卫生。如今,宏岗经济社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考核机制下,分数总能位居前列,获得村民认可。
“模范婆媳”热心公益调解纠纷更服众
往公共巷道扔垃圾、家门前盆栽疑遭损毁、家庭情感纠纷……这些都是陈冰经常要为村民化解的矛盾纠纷。看似芝麻绿豆大的“琐碎事”,却时刻牵动着陈冰的心。“大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邻里间和谐了,村里才能安定繁荣。”
此前,曾有村民往公共巷道扔垃圾,难闻的气味让邻居难以忍受。但该名邻居没有采取正当的维权手段,而是将垃圾桶放到前者家门口,矛盾由此而生。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始终被陈冰贯穿于调解纠纷工作中。“矛盾纠纷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只要双方各退一步,相互理解,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在调解过程中,陈冰总是引导双方事主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经过多番劝导协调,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停止争执。
“做‘和事佬’要得民心,就要以身作则,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说服别人?”在许多村民眼中,陈冰不仅是“和事佬”般的存在,也是“和善”的代表人。
“老伯,最近身体还好吗?”在一名孤寡长者家中,身穿鲜艳马甲陈冰一边削着苹果皮,一边与长者聊天谈心。当中,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身影——陈冰的儿媳妇。原来,陈冰与儿媳妇是村民眼中的“模范婆媳”,她们不仅关系亲密无间,还热心公益,经常参与各种长者慰问活动。
2018年,宏岗村举办最美家庭和道德人物表彰活动。陈冰家庭获“公益家庭”称号。“作为村干部应该多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同时身体力行带动家人及街坊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陈冰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可以带动村民做公益,多做善事,这样大家都很开心。
陈冰一家犹如一面镜子,为村民树立了美好家庭典范。“现在村里几乎没有村民矛盾纠纷的事件,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陈冰面露笑容自豪地说。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