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贤鲁岛 探寻艺术与乡村之美
数十万朵百合花在里水绽放,即日起至3月 日,市民可预约免费观看26

▲市民在贤鲁岛水岸花海徒步游玩。

▲市民徒步经过百合花展,流连于花花世界中。

▲五彩缤纷的水岸花海引来游客打卡。

梁敬达个人艺术▲展开幕。

玩转里水最美徒步路线!一起来叹艺术+花海的迷人春光
三月是踏春好时节。3月20日,“2021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艺术贤鲁最美徒步”活动在贤鲁岛开启,区镇领导、部门、村(社区)、企业家、市民等代表环绕贤鲁岛徒步16.88千米,打卡10大打卡点、7大艺术展览,深入古村、穿梭乡野,逛特色市集、品美味佳肴,在花海中徜徉,在梦里水乡亲近自然。
同日,里水岭南农业产业创意园开园迎客,展出数十万朵百合花,即日起至3月26日,市民可通过梦里水乡微信公众号预约,免费入园观看。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黎妍,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伟成,区政协副主席黄庆添,团区委书记江启祥以及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镇长麦满良等领导参加了徒步活动及启动仪式。
徒步游赏
走进乡村看振兴
今年的徒步活动形式较往年有所提升,里程从过去的13.8公里提升到16.88公里,其次是以艺术之名,为活动增添内涵。路上设置了10个打卡点,乡村文化的N种形态为游客一一展示,游客们可在爱情公园花海、水岸花海、田园花海踏春,也可走入芳华园、长屋花房、鲁岗骑行驿站,以及岛上的特色农庄和生态体验果园,探寻春日缤纷。
来自广州的吴丽娴每个打卡点都驻足欣赏,“今天和孩子闻着花香边走边拍照,沿途还看到了很多农田和花海,这里的乡村很有大自然的味道,很美!”而来自里水北沙村的李小姐时常来岛上游玩,她说次次都有新发现,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发展。
当天里水镇第一届花岛艺术季“发现亚热带”梁敬达个人作品展览同时开幕,领导嘉宾参与了揭幕仪式。梁敬达是里水贤鲁岛人,是我国新生代年轻艺术家的佼佼者,他自小在这长大,此次回到家乡举办展览非常高兴。“这次展览算是对近几年创作的总结,对贤鲁岛来说是艺术的开端,在这个艺术与生态旅游的结合地,贤鲁岛的风格与个人创作风格相吻合,会给创作带来更多灵感,以后会留更多时间在这里创作,也会争取把更多艺术资源带来贤鲁岛。”梁敬达说。
十年之约百合飘香梦里水乡
本届百合花展览较以往鲜花数量再升级、美陈设置也更精美多样。门口的装饰通过提取百合花花瓣形态,打造渐变式缤纷色块门头,欲飞的蝴蝶盘旋一角,与七彩玻璃幕墙相呼应。还有进门处的芳华绽放美陈,选用了装载“百合鲜花+农产品”大丰收的渔船,象征着里水百合花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此外,还有花卉科普馆、农产品科普趣味课堂、花开里水梦等特色景观装置,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拍照。市民还可在花卉创意衍生市集里购买里水的香水、花茶、面膜、珍珠、花饰品、旗袍、藤编等产品。
“举办了十年,我来了有六年,每一年都不同,每一年都很美。”游客陈先生说,里水百合花远近闻名,从广州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作为里水人自己很自豪,每次都会呼朋唤友一起来看,感受这份美丽带来的喜悦。
十年来,里水以花为媒,打造百合花展览,向外展示里水的现代花卉产业发展成果,让市民体验里水的独特水乡风情。十年百合花文化展的背后,是里水现代农业十年蓬勃发展的历程。南海区花卉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其中里水镇花卉种植3.2万亩,约占全区的53.33%,尤其是百合花、蝴蝶兰,小盆栽种植产业优势特别明显,种植面积、产量以及销售额均在广东省前列。
拥有超7万多亩农业用地,是梦里水乡发展以花卉产业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最大底气。在这片土地上,里水种出了“中国香水百合名镇”、种出了华南最大的蝴蝶兰生产销售基地,种出了“省级花卉园艺现代农业产业园”,也种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
作为2020年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的里水,近年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逐渐成为广佛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里水的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首批12条品牌村居建设于去年圆满收官,贤僚戏台、大
洲燕归田园等成为网红打卡点,“南有梦里水乡风
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两大旅游精品示范线路基本形成。梦里水乡景区、贤鲁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人气高涨,“居住在景区里、生活在公园中”成为现实。
大咖论道
探寻贤鲁岛艺术之路
在里水镇第一届花岛艺术季上,举办了“乡村振兴与美学感知”主题研讨座谈会,邀请了多位知名艺术家、建筑师、学者等为里水镇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在乡村振兴上,里水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在文旅上,我们还需要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近悦远来。”里水镇党委委员刘夏远为大家介绍了里水镇文旅发展概况。
刘夏远认为,文化需要实地体验才能有所感知,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作品要联动才能产生更多效应。他表示,接下来,里水镇将搭建起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本土艺术家回乡发展,引领其加入乡村振兴队伍,让里水遍布艺术气息。
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朱孔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观点,他认为,里水镇具有先天的产业基础,可以打造“乡愁+创业”模式,利用里水镇实体经济做产业联盟。此外,乡村振兴还需做好交通场景导入,立体交通的打造需要利用空间美学对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重组。
南海区文化馆馆长郑艳芬表示,里水镇在文旅结合方面成效显著,对艺术家的引入也非常接地气。从整体化和个体化的角度来看,南海区各镇街、乡村、社区等各具鲜明个性,乡村振兴模式具有本地特色。她认为,不妨将传统文化片区划分为不同特色片区去经营,利用区镇联动,把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同时利用南海资源,讲好南海故事。
(相关报道见B07版)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刘伟鹏
通讯员朱嘉泳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