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居民力量 共建融和社区
金峰洲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疫情期间,小区党员向一线人员送食物。 ▲说峰议事会现场。 ▲ 党员和志愿者参与摩电宣传。 ▲金峰洲社区一小区开展美丽家园大扫除活动。 ▲ 金峰洲社区辖下的小区开展志愿服务。 ▲金峰洲社区辖下的小区党支部 获赠锦旗。
从广州地铁六号线浔峰岗站一出站,几分钟就到达里水镇金峰洲社区。这个社区与广州仅1.7公里的距离,居住着7.5万人,其中九成以上为广佛候鸟,是名副其实的“小广州”。
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的里水镇,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为了更好管理、服务楼盘小区,金峰洲社区以坚强的基层组织堡垒,不断探索住宅小区治理模式,搭建居民良性沟通平台,推动广大居民融洽相处,并凝聚更多居民投入到社区治理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党员当先锋推进小区党建全覆盖
金峰洲社区是新型的城市社区,于2016年9月成立,2017年7月公共服务中心对外服务,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包含8个物业小区,常住人口约7.8万人,其中户籍1.42万人,非户籍常住约6.38万人。
由于区位的特殊性,加之居民结构和文化差异,楼盘物业小区管治不同于农村社区模式,相对来说更复杂繁琐。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峰洲社区迎来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巨大考验。但在社区党委引领下,这里不仅没发生社区传播,还涌现出一批典型的小区红色业委会、外国志愿者模范,邻里间也更熟络了。
在关键时刻,金峰洲社区早期培育的社会组织站了出来,“像糖果悦园小区的红色业委会、糖果花园小区的家委会、金名都热心文艺骨干、中海金沙里的楼长志愿者服务队等,扛起了防疫一线的重担,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党委书记邓铭军表示,正是由于坚持党的领导,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各小区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真正起到了引领小区各方力量,让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2月1日,社区同时成立了8个小区临时党支部,由防控专班成员及住宅小区的党员组成,同时组建起一支由党员、楼长、热心居民、物管人员组成的党群综合志愿服务队,“分两班”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织密群防群治防控网络。
里水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体系、党员“双报到”等举措,以点带面深化住宅小区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力量。
为摸查、凝聚更多的党员力量,一到晚上,金峰洲社区工作人员就会联同小区物管人员走访党员之家,摸查小区的党员构成情况,宣传社区政策等,深入挖掘小区治理力量。例如悦园小区,通过“组织找党员”和“党员找组织”,寻找到非户籍党员82名,并成立小区党支部,不仅成功引导了业主委员会的筹建,解决了扰攘六年的小区升降梯问题,还在小区建设了党群服务站,让小区有了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群众的阵地。
党员能将小区的热心居民带动起来,成为新型住宅小区治理的先锋力量。邓铭军表示,金峰洲社区以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小区党建全覆盖,建立“一报到·三参与·三引领”党员参与小区治理体系,全面探索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挥楼长作用创新基层治理
依靠党员带头还不足以成大事,必须要群众参与,团结合力才能办成。在金峰洲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了一批责任心强、热心为居民服务,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热心人,并以此为主要力量成立楼长服务队。
楼长由热心社区事务的楼栋居民义务担任,是居民的“小当家”,是社区自治的延伸;只需“一个电话、一颗热心、一些空余时间”就能参与社区管理,构建友好邻里关系,共建融和社区。
若有邻里间的渗漏水、噪音,小区不文明养犬或小区公共区域修缮改造等建议意见,居民可直接向楼长提出,及时反映诉求,为小区公共事务处理建言献策。楼长通过收集小区共性和焦点问题,提前化解邻里间矛盾,有效增加居民间的信任感。
例如,悦园小区有120户养犬户,约258只犬只,前期出现草地道路狗屎多、不牵狗绳等不文明现象。楼长队组建后,提出了把纠正不文明养犬工作作为专项来抓,从建立犬只档案做起,多方摸查信息,建立联动机制,形成“说理—心服”办法。
楼长通过收集其他居民意见和会议研讨,制定了《悦园小区文明养犬管理细则》,由物业值班人员在小区监控中心观察,如发现有不牵狗绳、随地大小便等现象,由楼长联合物业管家上门与居民沟通,除了完善该户犬只资料外,重点是向居民告知不文明养犬的危害性、影响环境问题等,以理劝说居民,签订文明养犬承诺书。
通过邻里间的沟通、真诚感化、正向引导等方式,形成小区公共监督和提醒,各养犬户也慢慢养成了牵狗绳等好习惯。在每周恒常活动中,楼长收集居民养犬建议,还招募环保小卫士,开展家庭类的保护环境宣传,不定期向社区党委汇报小区养犬情况,分化极端不文明养犬户,推广亮点等。
此外,今年投用的小区升降梯,也有着楼长的一份功劳,小区1400多户,20多名楼长跑了一个月时间,最终才把全部业主意见收集完毕,超过八成业主同意更换升降梯。
有的业主坚决反对,即使是用公共收益也不行;有的业主不经过这门出入,平时都是走车库进出,也持反对意见;有的业主坚持想维修,觉得换的升降梯太贵……五花八门的意见,一千多户人家,20多名楼长,大家费尽心思,白天上门,晚上劝说,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做工作,最终超过八成业主同意,顺利通过更换扶手梯的决定。扰攘小区居民六年的心头大石终于放下了。
在悦园小区,楼长服务队每月会恒常开展“说峰议事会”,针对收集上来的社区养犬、邻里纠纷、外墙脱落、阳台漏水等问题,组织相关代表讨论、协商,推动问题解决。有了楼长制及“说峰议事会”沟通平台,广大业主居民可以反映诉求,建言献策,不仅提升了业主的主人翁意识,还有效化解邻里矛盾,增加居民之间的信任感。
凝聚多方力量打造融和社区
近年来,里水在新型城市社区探索了“433”小区综合治理模式,即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糅合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四驾马车的力量,在居委会中设立党群办、网格办、物管办三大办分别开展“党群服务清单”“网格管理清单”“物业监管清单”三张清单的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物业监管清单”工作,金峰洲社区整合了更多社会资源参与社区自治,探索成立金峰洲物业管理联合会。该联合会打破了物业公司单打独斗的局面,除了定期组织物业公司学习交流,还会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研讨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制定解决措施。该做法减少物业公司与主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遇到突发治安事件,物业联合会启动联防机制,可迅速联动所有企业人力物力进行应急处理,提高联系资源的能力,发挥协同共治社区的作用,成为社区里一支重要的力量。
“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做好小区的管理和服务。”邓铭军表示,社区的楼盘规模比较大,超高层楼宇多,入住率高,广佛候鸟多,流动性大,管理压力大,物业公司直接参与楼盘管理,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该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下苦功夫。今年6月还推动黄锦洁个人调解工作室在金峰洲社区挂牌成立,成为里水镇首家在城市社区建立的调解工作室,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公益人民调解。
黄锦洁是金峰洲社区的居民,更是一名热心的党员志愿者。一直热心社区志愿服务的她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秉着“邻里纠纷无小事,及时化解是大事”的工作理念,在调解工作中任劳任怨,讲究技巧,多次化解了辖区内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物业纠纷。
今年,里水实施基层治理“六大工程”,包括组织力提升工程、高效提质工程、星火培养工程、“三治”融合工程、融和共治共享工程、网格化精细管理工程,并在金峰洲社区等8个村(社区)试点。
金峰洲社区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组织引领,探索形成城市社区的一套由新市民和本地居民融和共治的制度流程和工作规范;针对城市社区的治理现实,梳理优化调整网格巡查清单,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打好数据基础和制度基础,构建一套“发现隐患、前置干预、实时监控、事后完善”的治理体系,对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消防、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实现全面管理,从而形成一套从发现隐患到消除隐患的常态化循环管理闭环。
随着入住人口不断增加,社区管理难度及复杂性将越来越明显,金峰洲社区作为里水社区基层治理的先行者,必将坚持以民为本,凝聚广大居民力量,以创新治理举措打造让新市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的融和社区。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欧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