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有卧龙 盘卧在汤南

■汤南村村民在树下乘凉。

■汤南村村内巷景。

■汤南古村建筑群。

开栏语
“村中有古榕,独树绿成林,盘根枝叶茂,棵棵是风景。”——《醉梦里·忆水乡》
家乡,是村边的小河,村外的田园,村后的山岗,村口的那颗荫凉宜人,总是日夜都在迎接着儿孙回家的古榕,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情怀。
目前,里水各村(社区)中,有一些百年以上至几百年不等的古榕树,它们伴随村庄的岁月,成为参天大树,庇护着一代代村民,见证村子的变迁。从本期开始,《梦里水乡观察》将会带大家一起了解它们的故事。
小档案
姓名:卧龙年龄:200+科:桑科种:榕树
状态:根如蟠龙,皮若裂岩,像个百岁老人,捋着长须。
在汤南村,有一棵古榕,形态如巨龙,盘卧在村口。每一尺枝干、树纹,糙而有力,杂而清晰,像世代守护在这里的主人一样,看着人来人往。它,就是“卧龙榕”,据说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时值盛夏,村里每天都会有老人来到“卧龙榕”下避暑,而小孩子们更是每日打卡,把这里当成一个游乐场,在树荫下总能找到新奇的玩意儿,度过欢快有趣的时光。
“我以前小的时候,也像那些小孩一样,在树上爬来爬去。”今年80多岁的汤伯说,榕树就像是他的玩伴,以前还会幻想“住”在树上。“这里后来被改建成篮球场,很多东西被移除,只剩下寥寥的几棵树,来的人越来越少,也逐渐冷清起来。”汤伯回忆道,自从村子推进古村活化后,榕树旁建起了凉亭,便民设施变多,村内增加了不少绿化,环境也随之变好,“卧龙榕”下才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夕阳西下,天际闪烁着落日的余晖,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陆陆续续回到村里。刚接完孙子放学的游姨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起汤南村的变化。
“现在很多老人小孩都会到树下散步聊天。”家住附近的游姨说,以前绿化少,风一吹,沙尘就卷起来了,包括她在内,很多村民都只敢“宅”在家里。后来开展古村活化,既保护村内的古建筑群,又把树木、河道打理得整洁有序,让汤南村整体环境焕然一新,村民才愿意出门闲逛。“看到环境的改善,回家的时候心情都变好了。”在旁的村民附声道。
显著的治理效果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2010年,汤南村被南海区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和“南海区十大最美乡村”。
“汤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把环境打造得人和宜居,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传承下去。”汤南村党委书记周铭豪说,自他加入到村居建设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汤南的历史文化,村里除“卧龙榕”外,还有很多古屋、古巷、古祠堂,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古村活化是一条橄榄枝,需要每一方的合作才能把村子建设好,周铭豪很感谢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活化”不仅让村子“久旱遇甘露”,“建设”也实实在在地把家园打造好,把文化传承好。接下来,汤南村将进一步改善村内环境,增加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响应“厕所革命”,完成村内公厕的升级改造;打造汤南现代农业产业园,让更多人前来汤南体验农业种植等趣味活动。
据了解,自里水推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12条各具特色品牌的村居以来,汤南村作为“研学汤村·创智乐园”的品牌示范村,一直在“研学创智”路上践行着,下一步将凭借汤南私塾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与教育机构和教育集团合作,开展文化、国学、书画的培训等,打造智能“文化+”。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刘伟鹏实习生罗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