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洲社区党委书记邓铭军:
探索治理新路径 提升居民幸福感

■里水镇金峰洲社区党委书记邓铭军为进出小区居民测量体温。

◆人物档案 邓铭军,金峰洲社区党委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和劝导员,带领整个团队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同时,他还推动“433”小区综合治理模式,提高里水基层治理水平。

从广州地铁六号线浔峰岗站出站,仅需几分钟就可来到金峰洲社区。这里与广州只有约两公里的距离,7.5万人在此生活,其中九成都是广佛“候鸟”,是名副其实的“小广州”。
疫情防控期间,金峰洲社区党委书记邓铭军充当“指挥官”的角色,充分利用社区的党员力量,织密群防群治防控网,坚决克服防控工作中的困难。这也是里水社区基层治理“433”小区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体现,通过强化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提升社区保障能力,创建无忧社区,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依赖感。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带头冲锋织密疫情防控网
由于区位的特殊性,加之居民结构和文化差异的复杂性,疫情防控期间,金峰洲社区迎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巨大考验。但几个月下来,这里不仅没有出现社区性传播,还涌现出一批小区红色业委会典型、志愿者模范,原本陌生的邻里也变得熟悉、热络起来。
时针拨回到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在家休息的邓铭军收到疫情防控任务指令。他意识到形势严峻,立刻返回工作岗位,带领同事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邓铭军回忆说,当时最重要的是要摸清底数,“扫楼”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面对疫情发生初期的紧张形势,他一边安抚同事情绪,一边带头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不用怕,有我在!”这是他说得最多的话。在邓铭军的带领下,同事们齐心协力,即便日夜连轴转,也没再提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成立了8个小区临时党支部,由防控专班成员及住宅小区中的党员组成,同时组建起一支由党员、楼长、热心居民、物管人员组成的党群综合志愿服务队,“分两班”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织密群防群治防控网络。
基层干部的真心、用心,让群众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得到群众的热烈回应。“他很平易近人,是来做实事的,我也很愿意帮忙。”家住中海金沙里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桐姐如此评价邓铭军。
推进智感安防区建设构筑社区动态管理体系
近年来,里水在非户籍人口融入工作领域积极探索,分别成立金旗峰社区居委会和金峰洲社区居委会,并针对两个新社区的管理难题,探索出“433”小区综合治理模式,以达到党建进小区、服务进小区、综合执法进小区的目的。
“433”小区综合治理模式,即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糅合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四驾马车的力量,在居委会中设立党群办、网格办、物管办三大办分别开展“党群服务清单”“网格管理清单”“物业监管清单”三张清单的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433”小区综合治理模式里的“物业监管清单”工作,邓铭军探索试点成立金峰洲社区物业管理联合会,将社区内8个楼盘项目的物业管理公司纳入联合会。经过探索,新的治理模式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共建”融和社区,有效解决当前物业小区管理的诸多瓶颈问题,居民幸福感明显提升。
“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总结好的做法,以创新补短板,加快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如加快物业小区内党组织的建立,把党建引领落实到对各方的统筹和联系。”邓铭军介绍,目前金峰洲社区正在探索智慧社区建设,采用技防+智防手段落实住户的情况及动态管控,推进智感安防区建设,通过四道防线,构筑社区动态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