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镇各中小学以高质量作业管理减负增效,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兴趣科目添快乐 校内开辟“百草园”

■学生在种植基地开展“特殊”的实践作业。 ■学生观察、记录中草药。 ■打乒乓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毽球队训练。

■学生正在认真学习绘画技巧。

■老师进行分层作业布置。

■创意作业展示。
“双减”后如何在课堂上要质量?怎样的作业才算好作业?“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九江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抓住高质量作业管理中减负增效的关键节点,推动学校建设高质量作业体系,全面强化作业育人功能,构建起良好教育生态,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实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加强教学、课程、作业等研究,围绕建立健全课程教学体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等,强化高效课堂观念……在“双减”政策下,九江镇各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负不减质。
“按年级减少作业量,减少无效、无序作业,丰富作业模式,基础性作业和特色作业相结合,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实施阶梯作业设计,落实对标培辅机制,细化作业效果分析。”据九江镇沙头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教师进一步强化作业的面批讲解,及时与学生做好反馈,同时建立了完善学生各学科作业量情况摸查制度,并及时将摸查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该校数学教研组老师郭惠芳表示,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课标为依据,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要严格遵守“五项管理规定”和坚决落实“双减”政策,加强研究作业优化设计与有效管理的实施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及时对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听、说、读、写方面分层进行作业设计,该校英语教研组组长陈淑芳关注学科相对薄弱的学生,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沙头中心小学校长杨彰佳认为,“双减”就是减掉学生的过重负担,减掉家长的无谓焦——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在学习中彰显个性。
沙头中心小学优化学科教学方式,注重培育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大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切实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改进了学校美育教学,提升了学校尚美教育特色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形成艺术特长和爱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了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倡导探究式教育开设课后兴趣课程
近日,九江镇大谷小学的英语老师陈丽萍给六年级的孩子上了一堂《Unit4Mypen-pal(我的笔友)》公开课,在课堂上,陈丽萍采用多媒体教学,以myhobby(我的爱好)为主线,教授同学们跳舞、功夫、踢足球等重点短语,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陈丽萍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倡导互助式、探究式的英语学习方式落于实践,使课程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谷小学聚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出在课堂40分钟内要质量,保证注重学情分析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谷小学校长李世南表示,该校全面提升作业质量,减负提质、提速,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目前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类型多为思维导图、手抄报、家庭劳动实践、课外阅读等。
大谷小学尽管规模不大,全校学生528人,不过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学生却达到100%。大谷小学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课后活动的多样性,为全面提供优质课后服务打下良好基础,也让同学们真正爱上兴趣课。五年级的小琪平常动手能力较强,在新学期他报了学校的剪纸兴趣班,“学校开设的兴趣课程,我们班同学都特别喜欢,这也是在校园里最让人期待的快乐时光。”
目前大谷小学开设的课后兴趣课程,包含了艺术类:舞蹈、美术、书法;体育类:毽球、跳绳、乒乓球、篮球、田径、足球;趣味技能类:剪纸、模型;阅读类:趣味英语口语、课外阅读指导。学校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来设置,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侧重手工操作、游戏活动,三至六年级侧重兴趣小组、综合实践。
积极开展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从学科作业延伸至科学作业、实践作业、劳动作业,九江各小学进一步丰富了作业的“内涵”。在九江镇南方小学,有一座名为“忠良山”的小山丘,学校利用山上山下的空地,开辟了一块约500平方米的南方中药少先队员种植基地,每逢课外活动时间,南方小学校长张永辉总是鼓励孩子们多到种植基地,积极开展“特殊的”实践作业。
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南方小学成立了“中草药种植研究”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研究小组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相关中草药资料。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中草药的科学种植。研究小组会定期观察、记录中草药植株的生长状况,并撰写观察日志,还邀请专家开展中草药进校园的科普活动,加强学生对中草药的辨认、功效等理解。
在种植基地里,同学们时而低头仔细观察,时而伸手小心触碰,时而认真写下观察笔记……学校四(5)班学生吴羿潼说,每次活动总有很大的收获,同学们对中草药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提高了对中草药观察研究的兴趣。同时,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德育课程和中草药文化节成果分享活动,以此扩大项目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
张永辉表示,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在学生的探究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此项目研究,把中医药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形成学校独有的教育特色。
文/珠江时报记者区辉成通讯员施玉辉张志成李笑香梁静雯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