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134个公厕改头换面
厕所革命让群众“方便”更舒心,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南金村公厕。

■公厕变化是九江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的缩影。

■璜矶社区一经济社公厕。

■种满绿化的公厕。
灰色的琉璃瓦屋顶、金色的镂空窗花、色彩斑斓的彩绘墙、完善便捷的如厕设施……11月30日,记者从九江镇卫健办了解到,自2020年开展厕所革命工作以来,现已完成134个公厕的提升改造。
确定目标
分类推进厕所改造建设任务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是过去农村公厕的真实写照。厕所革命对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有效控制乡村生活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九江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成立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厕所革命专班,出台相关方案,完善激励措施,确定“一示范村一示范文明公厕,一村一示范公厕,其余公厕全面达标”的总目标,夯实村居责任,确保九江镇厕所革命工作有序进行。
各村(居)根据实际对照《广东省农村公厕建设指引》选择改厕模式,对辖区内的公厕数量、建设情况、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合理规划,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确定目标任务,最终将134个公厕分为完善、提升、改造和新建四类提升建设。
近日,记者来到石江公园,眼前的公厕灰色琉璃瓦顶、复古的窗花,让人眼前一亮,风格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公厕在凸显美观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内设仪容镜、免费取纸机、自动烘干机等便民化设施。同时,公厕保洁制度上墙,有专人定期清洗,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如今已完成134个公厕的提升改造,厕所革命工作完美收官,昔日农村公厕彻底改头换面,如今农村更加净美,老百姓生活更方便,更有幸福感。
攻坚克难
发动群众参与厕所革命建设行动
“万事开头难。”西桥社区两委干部卢国樑深谙其道。西桥社区原计划在西桥经济社公园处新建一所公厕,后调整为对西桥牌坊的旧公厕进行改建,但由于面积和金额较小,导致招标困难。
“在广泛征集民意后,经与多方沟通,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卢国樑表示,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工程,最终目的是便民惠民,一定要充分了解民意,合理规划。
西桥社区是九江镇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面对选址、设计、规划等重重阻碍,九江镇各村(社)不改初心、逐一攻破,充分倾听民声,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农村厕所革命建设行动。
此外,在新(改)建公厕的建筑风格、色调等方面,各村(社)科学设计,彰显乡村特色,体现乡村韵味。如下西社区结合岭南元素,巧用复古灰色青瓦屋顶、金色的镂空窗花,打造出一批靓丽的公厕;南方社区则以墙为布,结合公平、正直、诚实、勇敢等元素,描绘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漫画,构成“会说话”的文化墙,弘扬社会正能量;镇南、敦根、大谷等村(居)公厕则用美丽的辞藻和绘画践行乡村振兴的初心和使命,厚植和传承乡村文化。
长效管理
维护公厕整洁美丽
“内外兼备”用来比喻新(改)建后的公厕最合适不过了。记者了解到,新(改)建后的公厕兼顾了美观性和实用性,根据当地实际,合理设置了女性和男性厕所隔数比例,还人性化设置镜子、洗手台、无障碍卫生间,配备成人坐便器、防滑扶手、烘干机和自动化取纸机等,为群众提供温馨舒适的如厕环境。此外,新改建的厕所是环保、节能、基本零排放的新型环保式厕所,均采用三级化粪装置,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公厕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九江镇探索出一条公厕长效管理之路,各农村社区均建立《公厕保洁制度》,以“五洁净一清晰”(地面洁净、墙面门窗洁净、设施洁净、便池挡板洁净、周边环境洁净、公厕指示牌清晰)为重点,每个公厕都会配备专职保洁员,每天进行早、中、晚三次清洗、消毒、保洁,并且负责设施维护。
同时,每个公厕均落实责任人,责任人每天对公厕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保洁员整改;此外,还畅通监督渠道,公开投诉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的共同监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确保公厕干净整洁。
厕所革命改出美丽乡村。九江镇通过以点带面,打造美丽公厕,补齐民生短板,使百姓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如今,特色鲜明、干净整洁、安全卫生的新公厕已成为乡村振兴建设道路上一道新的风景。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沈芝强通讯员何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