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9月0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儒林九江

    • 患者每年可申请一次资助
    • 代表履职尽责 看好政府“钱袋子”
    • 每周有数
    • 他江上摆渡20年 用心掌好每一次舵
    • 数鱼花猜灯谜 少年“戏说”非遗
    • 醒狮迎学子 开启新学期

    第02版:礼山学堂

    • 花样开学礼 迎接新学期

    第03版:特别策划

    • 数鱼花猜灯谜 少年﹃戏说﹄非遗

    第04版:社区视窗

    • 牵线搭桥促小区交流 助力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 看中医 做艾灸 学养生 长者家门口享健康服务
    • “小警娃”探警营 为爸妈感到骄傲
    • 部门耐心讲政策 业主自行拆违建

    第05版:乡村振兴

    • 人居环境督导“回头看” 超八成问题已整改达标

    第06版:左邻右里

    • 苏广元 航程十分钟 掌舵二十载
    • 我爱孩子,更爱这份工作

    第07版:法制生活

    • 曝光台
    • 执法部门清理店铺乱拉乱挂
    • 商铺占用公共车位执法部门严肃处理
    • 货运车没装信息登记表 执法人员责令不得出场
    • 明火煮食存隐患 网格员及时消除
    • 企业怎样才能申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08版:健康九江

    • 致敬九江最美“医卫人”
    • 预防老人跌倒 试试这些妙招
    • 养生小知识
  • 数字报首页

03:特别策划

九江镇少年说非遗决赛落幕

数鱼花猜灯谜 少年﹃戏说﹄非遗

2020年09月02日

▲《趣说大头佛》节目中,选手潘昶烨与大家一起探寻大头佛的奥秘。 ▲《周家少年说非遗》节目中,几位少年表演武术。

■决赛前八名合影。

“九江龙舟威水史多,最早源起于……”“制作九江双蒸,需要经历这些步骤……”8月27日,九江镇少年说非遗决赛在吴家大院举行,21组参赛选手通过多种形式讲述九江非遗故事,最终选手潘耀鹏凭借《九江灯谜代代相传》夺冠。

21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今年7月,九江镇文化发展中心创新开展九江少年说非遗网上征集比赛,吸引众多少年投稿,并最终择优选出21个节目参加决赛。

当晚,参赛选手围绕大头佛、灯谜等九江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讲故事、诗词朗诵、顺口溜、唱歌、舞蹈、武术、猜灯谜等形式进行表演。今年7岁的何亦艺表演数鱼花,别看她年龄不大,但表演起来丝毫不怯场,只见她背着鱼笼,拿着小铲子,边做动作边喊出口号,“一介五,两介十……”稚嫩的声音引得观众不禁想起数鱼花的画面。

“我爸爸经常和养鱼的伯伯打交道,所以我对数鱼花很熟悉,也希望能让大家更了解九江数鱼花文化。”何亦艺说,家人很支持她参赛,每晚都陪她练习,爸爸还特意借来道具助她一臂之力。

“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九江非遗文化,能让孩子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何亦艺的妈妈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学到了很多知识。

像何亦艺一样,其他选手也轮番上场表演,用各种表演形式演绎九江非遗文化,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最终选手潘耀鹏表演的节目《九江灯谜代代相传》夺得冠军。

“通过比赛形式引导孩子从小学习非遗文化,让孩子在比赛中不断深入学习,既能得到锻炼,又能加强对九江文化的了解。”九江灯谜非遗传承人陈品良点赞本次比赛,他说,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带动家长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进一步了解九江文化,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还能增强孩子对家乡的归属感,将来回馈家乡。

让孩子成为非遗文化代言人

南海九江,历史悠久,文风鼎盛,古物繁多,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儒林之乡”的美誉。

为挖掘九江文化,讲好九江故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九江镇文化发展中心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的挖掘,探索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非遗文化,包括举办“寻找记忆中的年味”——非遗传统民俗文化推广嘉年华活动、以非遗为题材创作原创歌曲《数鱼花》《嘻哈笑佛》《我是龙舟人》《南国酒镇》等,更创作关于龙舟、鱼花文化的大型歌舞剧《龙魂》《岭潮鱼花》等,以多样的艺术形式,让群众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九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小朋友讲述的形式,为观众们带来故事盛宴,让观众能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感受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九江镇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徐雅表示,通过讲述非遗故事,能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底种下保护非遗的种子,同时树立起传承非遗的目标。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家乡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成为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代言人。

参赛选手故事

/潘耀鹏/灯谜非遗文化传承的“好苗子”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灯谜。”获得此次比赛冠军的儒林二小学生潘耀鹏说,他参加灯谜兴趣班已有2年,为了这次比赛他准备了足足一个星期。“他是一个非常有恒心又聪明的孩子,难得有青少年如此钟爱灯谜文化,我也很欣慰!”陈品良点赞道。

“以前我看灯谜觉得看不懂便想放弃,是陈老师教我如何一步步拆解灯谜,我才真切感受到灯谜的巧妙之处,灯谜文化博大精深!从此,我对猜灯谜就着迷了。”潘耀鹏说。

去年,潘耀鹏参加在吴家大院举办的猜灯谜活动,陈品良发现潘耀鹏对灯谜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都对他密切关注。刚好这次九江镇开展少年说非遗大赛,便鼓励他参加,锻炼自己。

“我只是把自己对灯谜的了解和感受在台上说出来,我相信,有我们的积极参与,九江灯谜这项非遗文化一定会代代相传!”

/潘昶烨/每天与镜子里的自己“交流”

说到九江文化,当然少不了非遗文化大头佛。阵阵锣鼓响,搞怪大头佛。当晚,来自儒林一小的五年级学生潘昶烨带着几位小伙伴一起探寻大头佛的奥秘。“身形胖胖,头大可爱,搞笑鬼马……”舞台上,潘昶烨分享自己对大头佛的印象,“他一颦一笑的神情,深深吸引着我。”

潘昶烨说,儒林一小是南海区首批戏剧教育实验基地,受学校浓厚的戏剧氛围浸染,加上老师的耐心指导,自己也爱上了大头佛文化。

“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度想放弃,因为自己在讲述大头佛故事时总欠缺灵魂腔调。”潘昶烨说,“但是有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老师也不断给予我帮助,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练习方法。”潘昶烨说,自己每天在家里都会与镜子里的自己“交流”,不停练习,完善表演,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陈宇轩/练扎马步累到腿抖仍咬牙坚持

“妈妈送我去上东学武,希望我可以通过练武锻炼身体。”10岁的陈宇轩告诉记者,虽然一开始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学武,但学了一个多月后,发现自己爱上了练武,“不仅可以锻炼胆量,还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

九江少年说非遗大赛的报名通知一出,陈宇轩就主动报名参加,并认真准备,刻苦练习。

“扎马步是练武的基本功,如果马步扎不好,师傅就会严厉指正我们。”陈宇轩说,自己每天都会练习扎马步,一次坚持3~5分钟,就算练到腿发抖也咬牙坚持。

当晚,陈宇轩穿着醒目的馆服,和师兄弟们先后在舞台上表演了伏虎拳和四平拳两套周家拳套路,展青少年英姿。“我想一直学武,在练武的道路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脚步。”陈宇轩坚定地说。

决赛前八名名单

●第一名潘耀鹏《九江灯谜代代相传》

●第二名杨思榆、关茗骏《九江煎堆的前世今生》

●第三名陈奕宇《“数”说周家拳》

●第四名李敏琪《鱼花传说》

●第五名黄浩宁、戴逸铭《九江少年话双蒸》

●第六名潘昶烨、张梓谦、张正豪、朱信聪、陈静颐《趣说大头佛》

●第七名李宗航《双蒸源自美丽的失误》

●第八名郑筠澄《儒乡“龙”情》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沈芝强朱明菲通讯员曾昭弘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