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清暑健脾养胃
7月22日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此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暑节气的人体反应,气血运行和心脏功能都旺盛。夏季主阳,是阳盛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体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心气通于夏,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
大暑节气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远远大于其他季节。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承受,导致中暑。
养生原则
1.室温要适宜
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之时便开始入睡。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
早晨醒来,可先在床上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活动。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出汗为度,可选择散步或练习静气功。
日常生活中,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工作量不宜过大。
2.防止“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养生要注意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3.趁暑化湿解冬病
部分慢性病可以能利用暑天来治疗,增强个人体质。
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
4.“桑拿天”少出门
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
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养生吃法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等。
3.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整理/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朱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