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矶社区 打造乡村观光线路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航拍璜矶社区,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美丽的百足桥。

■鸟儿回巢了。

■环境优美的璜矶社区。
在九江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拥有数十亩竹林,四周被河流和鱼塘包围,百米石桥仍保留着昔日水乡倩影,是近200年来众多鹭鸟栖息的地方,还是龙舟健儿养成基地……它的名字叫璜矶社区。
近年来,璜矶社区通过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等行动,发挥自然景观、中国龙舟示范基地和“鹭鸟天堂”等资源优势,加强荷花驿站、向北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荷花满池处处都是风景线
记者近日来到璜矶社区,沿着乡道一路漫步,目之所及都是一池一池的荷花,主要以红莲、白莲为主。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花期较早的荷花品种已经完全盛放,花期较晚的也正含苞待放,它们被枝干“举”得高高的,展现出娇艳的身姿,引来不少街坊欣赏和留影。
随后,记者来到“鹭鸟天堂”,这里地处九江水乡之腹,河涌交错,环境幽静。村口建有“璜矶鹤影”牌坊,背后写着“鹤巢”,路边有一鹤亭,上有一副对联,写有“爱是处川原长岸竹影添逸趣,问当年城郭高天鹤影系羁怀”。
往里走,石桥建在水塘上,宽度由四块石板并排铺就,弯弯曲曲地绕水在水塘上。桥面大概只有一米宽,没有栏杆,桥墩也是石块垒叠而成。这种石桥的样式,以前在水乡很常见,不过如今在珠三角已几乎绝迹,许多地方的石桥被换成了宽敞的水泥桥,但这里依然保留着昔日水乡倩影。当夕阳西下,熠熠生辉的瑰丽霞彩投影在一弯碧水中,美不胜收。这时,各种白鹭、灰鹭、甘草鹭因昼伏夜出或昼出夜伏的习性而交相往返,与霞光美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生态美图。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在不远处的中国龙舟示范基地,龙舟健儿正在努力训练,平静的河面上热闹非凡,吆喝声、划桨激起的水声……汇成一首美妙的歌曲。
70多岁的居民程国华说,这里已成为了自然保护区,当地居民不仅爱鸟,同时还护鸟,真正实现了人与鸟的和谐相处。
“结合‘鹭鸟天堂’和龙舟基地两大主题,以及满池的荷花,我们将重点打造一条观光线路,增强游客体验感,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璜矶社区党委委员潘锦辉介绍,目前社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村边塘等种满了荷花,观光线路已成型,下一步将继续提升软件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现在大家都知道‘鹭鸟天堂’,却不知道‘鹭鸟天堂’就在璜矶。”潘锦辉说,现时正深挖社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乡村观光线路内容更丰富,助推乡村振兴。
村村有公园居民幸福感满满
璜矶村心公园坐落在璜矶社区东社村小组,居民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公园活动。公园占地约4600平方米,内设凉亭、篮球场、活动广场等,周边生长着数棵百年老榕树,又有河道贯通,和谐恬静,富有水乡特色。在园内,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平整开阔的水泥地面摆放着崭新的健身器材。
“改造后,整个公园的环境都得到改善,我经常都会带孙子过来玩。”家住璜矶社区的红姐说,以往公园内地面不平,小孩走路容易被绊倒。如今公园经过提升改造,绿化景观和园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公园还增加了一些景观灯柱,我们晚上过来散步更舒心了。”红姐说,现在越来越多居民在茶余饭后都喜欢到公园散步。
在璜矶社区,村村都有像璜矶村心公园一样的公园。潘锦辉介绍,自璜矶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后,社区党委就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等行动,在着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的同时,也将清出的闲置地进行合理利用,如划停车位、建公园、改造为农场科普基地等。
“以前璜矶有‘小广州’之称,人口比较密集,因此现时有些房子比较破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潘锦辉说,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社区精神面貌,社区通过多方协作,拆除了10多间危房,在闲置地上规划建设停车场等。
“现在引入了大市政,每天有专人搞卫生,环境好多了。另外居民都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也懂得维护社区卫生。”居民福伯说,得益于社区近年来开展的环境提升工作,现在环境改善了,居民幸福感也大大增强。
知多D
璜矶社区原本不叫“璜矶”
璜矶社区位于九江镇西北部,占地面积3.44平方公里。璜矶社区原本不叫“璜矶”,很久以前这片地方叫“铜洲”,是一片冲积平原。相传上西社区的龙潭大社是鲤鱼跃龙门之地,附近一带的鲤鱼都会游向龙潭,只为一跃龙门化成龙。当时有两条鲤鱼分别来自长洲沙、短洲沙,也要跃龙门,但是它们必须经过铜洲,而铜洲拦住了这两条鲤鱼,因此村名易名,改为“横基”,意思是终端拦截鲤鱼的地方。后来“横基”变成了“璜溪”,在接云坊永观堂旁立着的石匾上,介绍了璜矶的由来,模糊的字迹中仍可辨认出“璜溪”一词,再后来,“璜溪”又演变成了“璜矶”。
●交通指引
公交:乘坐江02、江03、樵14,到璜矶村市场(九江鹭鸟天堂)下车;
自驾车:从G325出发,进入龙高路,转入磺矶大道。
文/珠江时报记者沈芝强通讯员陈美玉图/通讯员曾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