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规则漏洞“套路”卖家小心网购平台交易陷阱


近期,某电商平台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为大家带来了诸多实惠与便利。但看似双赢的交易方式,背后却隐藏了不少“坑”!日前,南海九江就有市民在平台上卖东西,结果不但东西没卖出去,钱也没了。
12月14日,市民冼小姐在某电商平台上发布转卖二手衣物的信息,当天下午收到平台通知有人要购买她的物品。
对方发来消息,称其挂出的物品无法购买,并发了一张带有二维码的截图给冼小姐,图片显示“订单无法支付”“由于卖家尚未开通“买家保障”导致付款失败”等信息,并让卖家使用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联系平台客服激活“买家保障”来完成交易。
冼小姐扫描二维码后,就弹出了一个在线咨询的界面,很快就有自称“平台在线客服”的人员表示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对方让她缴纳2000元新注册账户保证金,并称资金会在1-3分钟返回支付账户。由于冼女士没有在平台卖货的经验,是一个新注册的用户,以及咨询界面比较逼真,便没有多加考虑,通过微信扫码转账2000元。
交完保证金后,对方又称需缴纳5000元假一赔三服务费,不然无法开通店铺的交易渠道,必须缴纳完才能退还所有费用,当冼小姐交完费以后觉得有点蹊跷,于是不打算继续办理,想对方退还费用。但对方声称要缴纳10000元的保证金,24小时后才会将所有款项退回。冼小姐再次扫描二维码转账了10000元。
3个小时后,冼小姐还是不放心,于是咨询了是平台老用户的姐姐。其姐姐表示该平台注册根本无需缴纳费用。这时,冼小姐意识到自己被人骗了,便立即到派出所报案,共计损失人民币17000元。
作案手段
犯罪分子谎称交易系统有问题并发送伪造的系统截图,让受害人联系图上的“客服”或是冒充客服以办理“激活”类业务,向受害人发送含网页链接的二维码,通过平台外交易的方式骗走受害人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内资金。
大家注意,假客服提到的所谓《消费者保障服务》确实存在,不过针对的却是某电商平台网店,网店一般是需要缴纳保证金的,而该网站是个人对个人,则不需要缴纳保证金。请勿轻信“保证金”“认证费”“买家保障”等诈骗话术。如遇到问题请一定要联系官方客服。
警方提醒大家,网络二手平台交易存在风险,在购买物品或者转卖闲置物品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平台外的交易方式没有保障,切忌随意通过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付款。
九江民警呼吁,广大市民守好自己钱包,一起创建平安九江。
相关链接
1仔细观察商家,小心无良商家诈骗
下单前仔细观察商家信息,包括信誉度、销售量、消费者评价等多个方面逐项考察。但是这些往往也有作假的嫌
疑,所以建议消费者到知名电商网站购物。
一般来说,知名电商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都有保障。如果在知名电商购物,也要查看卖家的信誉,核对购物的网站是否是电商官网,不要轻易登陆商家给你的链接。
2谨慎转换付款方式,保证支付环境安全
当你收到所购商品没有完成付款、需要更换付款方式的电话、邮件、信息时,就要提高警惕了,目前很多网上诈骗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
由于目前网购的付款方式很多,包括平台支付、网银直接支付、还有货到付款等方式。所以建议消费者选择熟悉的方式支付。如遇问题及时联系相关客服,不要轻易进行转账汇款。
3保护个人信息,小心被不法分子钓鱼或诈骗
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个人银行账户号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一定要妥善保存,不要轻易泄露。
目前高发欺诈案例,不法分子装成客服人员已退款、退货或付款不成功等理由,发送给消费者钓鱼链接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转走银行卡或支付宝中的资金。
4不要点击陌生链接,远离木马或者钓鱼网站
目前很多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给消费者文件、链接的方式,将盗号木马植入消费者的电脑,然后窃取相关信息,有的则是发一个链接将消费者引入自己设置好的购物网站进行诈骗。
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如果商家发文件给你,千万要小心,不要随便接收打开。如果打开后出现报警等提示,请立刻终止购物及时进行杀毒。
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如果商家发陌生链接给你,请识别是否是官方网站,不能光看界面也要看链接网址,以免进入克隆网站。
5冷静对待低价商品,天上不会掉馅饼
现在各大网站都推出“团购”,“秒杀”,“特价”等优惠活动,这些活动的宣传都很诱人,而消费者也会被这种诱人所吸引被骗。
谨慎价格离谱的商品,或许就是个骗局。这些诱人低价的商品背后,可能是高额的运费,也可能是劣质商品。所以低价商品要冷静对待,多留心。
撰文/沈芝强供稿 朱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