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文化熠熠生辉

儒乡文化馆。

开/栏/语
磨砺百年沧桑的风雨,芳菲长留在人间,推开老宅的大门,擦去沉积已久的尘埃,古宅芳容焕发。《儒林九江》开设“馆藏记忆”栏目与街坊们一起步入百年老宅吴家大院品道儒乡,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
“千秋新学开南海,百世名儒仰九江”自朱次琦在九江礼山设学堂讲学后九江一直崇文重教,读书风气鼎盛,学社众多,名士辈出,明清时期社学、私塾、书院、学堂遍布各村。明清两代,九江出进士34人,举人209人。
在文学绘画方面,广东近代书画名家何丹山、明代诗人曾仕鉴、明代女诗人米畴妻易氏、清代诗人冯城、清代诗人冯锡镛、明末清初书法家陈子壮、书法家朱完等皆出自九江。
九江为儒林之乡,群儒竞芳,留下颇多著述。仅据捜集到的资料,明、清时期,九江的130名宿儒撰有245部著作,民国时期撰有15部,新中国成立后撰有数十部。著述有诗集、杂文、小说、论文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等诸方面。
在侨乡博物馆的儒林文化展馆左偏厅展出了何丹山的花鸟画。何丹山又名烟桥老人,擅长人物,山水,尤其喜欢画柳燕,其所画的柳燕静气近人。展馆内还有于右任的经师人师书法,经师意指研究或者传授经典的学者,人师意指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即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该书法是朱九江先生诞辰150周年(1957年)旅港乡亲为了纪念朱九江,请于右任先生提字的。
正因九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乡人在这片文化沃土下蓬勃发展,绽放出斑斓色彩。撰文/摄影 邓泳雯
供稿 曾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