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季节性风险增加市民应避免直接接触活禽

开栏语
九江镇卫计局和镇内各医疗机构不断强化卫生、计生各项管理与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深入开展爱卫疾控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实施“健康九江”战略,努力打造卫生强镇。
创建广东省健康促进镇,构筑干净整洁人居环境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凉,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日前,广东省疾控中心更是发布12月健康风险提示,提醒市民应重点提防人感染禽流感、流感、诺如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等5种传染病。其中,今冬明春,人感染H7N9、H5N6以及其他亚型禽流感季节性风险增加,市民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当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冬春季易发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人禽流感多发生在冬、春二季,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或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九江镇社卫中心防保科李志聪医生介绍,禽类从业人员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人员是易感人群。此外,幼儿和年老体弱者也是容易感染该疾病的人群。
李医生提到,当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其中,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部
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个别患者也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的重症患者发生昏迷和意识障碍。
“当市民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李医生强调,与一般感冒症状不同的是,感染流感后会出现突然发烧的症状。因此,市民出现相关症状时,应戴上口罩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曾接触禽类。(九江镇医疗机构服务电话:九江医院:86583261;沙头分院:86910555;九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919366)
避免直接接触活禽
李医生提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人感染禽流感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同时,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此外,市民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在饮食方面,市民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当发现疫情时,市民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同时,不建议市民在家圈养鸡鸭,因为这样会增加接触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和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撰文/邓泳雯供稿黄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