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桂城街道工委会专题探讨“医养体系建设”
让“老有所养”成为幸福桂城又一名片
■桂城长者颐乐中心计划新建一幢15层养老综合性大楼,引进互联网+养老智能化体系。(效果图)
桂城现有60岁及以上人口超7万人,如何让他们在这座幸福城市实现“老有所养”?要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桂城未来如何布局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如何在本地落地?针对这一热点话题,政协桂城街道工委会近日召开医养体系建设研讨会,政协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高度关注推进医养康养结合
今年2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发布,提出要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而在早前发布的《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持续建设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养老和医疗、康复、护理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兴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普惠型养老机构,建成一批示范性、普惠型社区“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一直以来,桂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今年,桂城街道把“聚焦一老一小”写进全年工作计划中,在“一老”方面,提出要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加速桂城敬老院扩建工作,高标准运营社区幸福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迫切感强桂城养老资源缺口较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及早谋划布局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桂城的迫切感很强。”政协桂城工委会主任、区政协委员陈君燧说。
《南海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桂城现有人口超7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7万人。然而,目前辖区内仅有桂城长者颐乐中心一家养老机构,床位300张,缺口较大。
桂城现有26个社区幸福院,但仍存在社区幸福院未实现全覆盖、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老旧式养老机构升级改造难等问题。以桂城敬老院为例,受场地、设施、资金、服务机构能力、老年人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持续、专业的医疗康复、生活照料、家庭支持、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服务鲜有涉及,院内长者设施仍未符合适老化标准。
医养结合街道提升养老资源配置
陈君燧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养老资源配置,缓解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桂城街道投入1.36亿元,在现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空置地块上新建一幢15层养老综合性大楼,集生活、康复、疗养、健身、学习、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500个床位,总床位数将达到800个,并计划引进互联网+养老智能化体系,致力打造一个涵盖医养康护的全龄化养老中心,构建新型的生态综合性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和养老结合到一起的新型养老模式,侧重于对现有养老服务方式的补充和提升,突出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重要作用。”桂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区政协委员赵军说,一方面是生活照料、老年精神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是医疗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一系列服务。
作为桂城探索全科医院的先锋,赵军介绍,桂城医院将在保留原有基本医疗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医养结合、老年病治疗、康复医疗、延伸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功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多方参与探索新型基层养老模式
政协桂城工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委员伦永谦建议,可以撬动桂城总商会、桂城商界关爱联会等本土企业资源,形成以政府资本为主导、多元化社会资本共同交融的康养建设资金链。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引入中高端民办康养机构。区政协委员杨荣洪建议,可以引进符合资质的医疗用品企业资源,完善社区幸福院的康复医疗设施设备。
区政协委员刘小卫、李智建议,可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社会贤达等力量,以冠名赞助、志愿服务队伍结对、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定期举办各项老年活动,包括帮扶安居、康养救助、康养医疗,解决基础老年医学问题、心理疏导缓解老年焦虑,赞助康养群体外出旅行等,将基础医疗等养老服务嵌入社区,构建“机构+居家+医疗”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在社区中为老年群体营造归宿感,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社区。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