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3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桂城社区

    • 4月起 桂城 2290个路内停车位实施收费
    • 清明祭扫需预约
    • 满城春色 花开正艳
    • 铿锵誓言 冲刺中考

    第02版:重点

    • 小春苗秀创意 旧轮胎变花盆
    • 铿锵誓言 冲刺中考

    第03版:关注

    • 抗疫中的社工力量
    • 内外兼修,打造一座精致城市

    第04版:民生

    • 误倒防水胶入河 男子被罚两万多
    • 居民期盼公交复通 帮办记者协调处理
    • 油烟不直排 在线可监控
    • 外卖小哥上街 劝导文明出行

    第05版:视觉

    • 满城春色 花正浓

    第06版:文明新风

    • 社区送关爱 邻里添幸福
    • 党群齐种花 携手美家园

    第07版:生活服务

    • 远离结核病 畅享自由呼吸
    • 植入胶囊起搏器 患者免受“皮肉之苦”
    • 河道内运河砂 应持合法来源证明
    • p46

    第08版:校园内外

    • 我和皮卡丘过一天
    • 父亲的箩筐
    • 本色冬瓜
    • 文竹,我的植物朋友
    • 我家的小汪
    • p44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07:生活服务

植入胶囊起搏器 患者免受“皮肉之苦”

省医南海医院将世界最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患者体内

2021年03月24日

■省医南海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

重量不到2克、如同花生米大小的“胶囊”内,整合了世界最先进的起搏技术元件,这说的就是至今为止,世界上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下称“省医南海医院”)开展了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将这颗“胶囊”成功植入患者体内,让患者免受植入传统起搏器的“皮肉之苦”。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省医南海医院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诊疗技术迈入了国内先进水平。

间歇性心率失常导致头晕眼花

平时好好的,突然就头晕眼花,体力明显下降……市民老黄今年50多岁,前段时间辗转省市各大医院,做遍了核磁共振、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直立倾斜实验等检查,仍旧发现不了病因。后来,他来到省医南海医院心内科就诊。在排除了脑源性、神经血管源性因素引起疾病后,老黄做了电生理检查,证实是心脏的窦房结功能存在异常,导致心动间歇性过缓,引起明显头晕、乏力、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有植入起搏器的强烈指征。

所谓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是有几根导线电极的,做手术时需要依次把导线电极放入心脏的不同位置,再通过皮下切口和囊袋安置心脏起搏器后缝合之。而无导线起搏器是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于一体的新型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相对简单许多,也无需做安放起搏器的囊袋,避免了传统起搏器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肉之苦’,无伤疤、无电极束缚,更大大地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省医专家方咸宏教授表示,由于患者对生活质量和术后美观性有所要求,且经济条件较为宽裕,所以要求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器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这个重量不到2克、比传统起搏器小93%,如同花生米大小的“胶囊”,是如何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呢?方教授介绍,该植入手术和介入手术类似,都是在患者股静脉处穿刺,首先放入导丝直达心脏,然后把装有无导线起搏器的导管系统“沿路推进”,在导管系统抵达患者植入部位后,释放无导线起搏器,让起搏器“头端”倒钩牢牢“抓住”心肌即植入成功。随后,还要对置入好的无导线起搏器进行电生理测试和物理测试,确保它在患者体内牢固并能正常运作。

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表示: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无导线起搏器的存在,所以术后并不会限制患者活动,影响其生活质量。患者术后6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而且可以做抬臂、提物等活动,也无需拆线,术后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全国知名心内科电生理专家、省医南海医院党委书记林纯莹表示: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近年来稳中求进,不断创新,突破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而该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开启起搏器植入的“无线微创新时代”,将让更多心率失常的患者获益。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通讯员陈倩莹方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