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结核病 畅享自由呼吸
桂城提供免费查治肺结核服务,市民要加深对结核病的了解与重视
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说到结核病,你了解吗?是否知道它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与治疗?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吴仿东医生来支招。
曾是不治之症现也“依旧凶猛”
结核俗称“痨病”(也称为“肺痨”)、“白疫”,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潜伏期4到8周。15岁到35岁的人群更为高发,且处于病后恢复期或大手术后体质虚弱者、糖尿病、矽肺患者、因其他疾病长期使用激素和器官移植后抗排斥药者,更易引发结核病。
人的身体除了头发、牙齿、指甲外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结核病,因此它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统,而肺是最易感染的部位,肺结核占结核病的80%以上。
结核病是
人类记载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古时候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白色瘟疫”“十痨九死”体现肺结核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该病也曾在全球广泛流行,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虽然现已有治疗药物,但药物研发的速度远比不上耐药菌产生的速度。因此,我国结核病疫情仍有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3亿人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排在第2位。
阻断呼吸道传播及早发现症状
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包括空气传染、尘埃传染、再生气溶胶传染3个传播途径。排菌肺结核病人的深呼吸动作,如咳嗽、喷嚏、大声说话、大笑、唱歌等都会呼出大量传染性飞沫,如果排菌肺结核病人的痰吐在地上,水分蒸发后也会成为带菌尘埃;落在地面、物品上的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也容易被人吸入肺泡,造成感染。
所以,预防肺结核,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尽早地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病人;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患者与其他人密切接触,教育患者不随地吐痰,碗筷单独使用等。作为普通人群,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养成勤洗手习惯。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如给刚出生的婴幼儿及时接种卡介苗,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效果显著。
如果出现慢性咳嗽、发热、厌食、咯血、乏力、体重下降、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如果出现咯血症状,更要尽早排查;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或破溃的淋巴结长期不愈、胸腹壁肿块破溃长期不愈、慢性难治性眼结膜炎、慢性肛裂、肛瘘等病症时,要警惕结核病的存在。
桂城严防肺结核提供免费查治服务
“从2013年1月1日起,凡南海区居民和办理了半年以上南海区居住证明的外来人员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症状者,可持本人身份证到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项目科门诊(文华北路133号)进行免费检查。对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患者,会实施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和管理。”吴医生介绍,结核病虽然很顽固,但如果规律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坚持吃药,就不能治愈或变成耐药的病人,很难再完全治好。此外,患者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来提高免疫力。
“一般来说初治6个月,复治8个月,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的结核病患者,疗程需要20个月以上。”他说,无论初治还是复治结核病、耐药还是不耐药结核病,都要遵循“早期、适量、全程、联合、规律”的治疗原则,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全程管理,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通讯员吴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