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0月1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重点

    • 小品表演揭露“花式”电信诈骗
    • 夏北宝华村回迁样板房开放参观
    • 桂城抗疫成效显著
    • 人口普查请您配合
    • 16部纪录片桂城展映
    • 摩电违规上路罚钞还要罚抄

    第02版:重点关注

    • 大国“户口本”少你怎么行

    第03版:文化桂城

    • 心动! 16部优秀纪录片桂城展映
    • 夏东社区康悦公园投用

    第04版:文明新风

    • 设立陈列室 保存“烟火气”
    • 改造幸福院 温暖长者心

    第05版:民生

    • 摩电违规上路罚钞还要罚抄
    • 欢乐过双节 团圆又幸福

    第06版:视觉

    • 灯湖传奇 城市荣光

    第07版:健康桂城

    • “两癌”筛查服务 (平洲片) 10月 15日开始
    • “金刚钻”打通钙化动脉七旬老太送上感谢信
    • 地产中介公司违规经营被罚
    • 如何预防办公室火灾?

    第08版:校园内外

    • 古筝,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 坚持,就能到达更高的山峰
    • 外婆种下的那棵树
    • 暮色起
    • 惹了谁的相思
    • p50
    • p13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4:文明新风

大圩社区

设立陈列室 保存“烟火气”

保留历史建筑,增添网红打卡点,在城乡融合中留住乡愁

2020年10月14日

■极具文艺风的霏梵印象公园。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近年来,大圩社区收集了不少旧物,供市民观赏。

这里曾经有桂城最老最旺的墟市,现在依然保留着镬耳屋、古榕门楼等历史建筑……这里是桂城大圩社区,一个独具平洲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

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大圩从环境、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还举办文化节、旧物收集等文化活动,加深居民之间的联系。此外,大圩设立资料旧物陈列室,在保留旧墟烟火气的同时,还增添网红楼梯、文创园等多个打卡点,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整治社区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大圩,旧称“岳庙墟”,因地处岳庙侧,故得名。后迁往今平洲群众街口,故称“大圩”。大圩社区有江一、江二两个经济社,依然保留着镬耳屋、古榕门楼等历史建筑,历史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但让人无奈的是,脏乱差的人居环境也同样是历史遗留问题之一。

去年的江右大街,随处可见建筑材料堆放,当中主要是砖块、沙、石、搭棚栅的竹。据了解,当时有十多户居民合法报建房屋改造,但由于内巷空间不足,建房者只能把建筑材料堆放在路旁,严重时一度从街头堆到街尾,并且堆放到了路中心,给过往车辆、居民带来了不少影响。

大圩社区党委通过直联了解到群众的意见后,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行动,同时兼顾建房者施工需求,在路边规划了13个固定位置用于临时堆放建筑材料,并且收取建房者一定保证金,确保他们在建房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做到规范管理,并在房屋建成后完成建筑垃圾的清理。

“我们要求建筑材料和垃圾一定要放在规定位置,不能占用其他地方作堆放。”大圩社区党委书记黄铭津说,还将采取定期防尘措施,减少对附近商铺或居民的影响。

此外,为了美化社区环境,去年,大圩社区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出动500多人次,清理乱堆放垃圾、杂物等30多次。而今年为了巩固环境整治成效,几乎每个周末,都能看到多名党员志愿者出动,清洗街巷,清扫垃圾,摆放好乱停放的电动车、共享自行车等。同时,大圩社区还增设路灯、河涌、老树责任牌,由党员定期巡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

旧楼梯换新妆成网红打卡点

如何走好城乡融合路,大圩社区一直在探索与

实践。

在大圩社区,有一条独特的楼梯。这条楼梯位于平洲中心幼儿园旁,即永东街和向东街交界处,长18米,是不少人童年时光里从学校回家的路,居民都称它为

“大圩楼梯”。经过多年使用,加之日晒雨淋,大圩楼梯逐渐老旧,不仅为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影响了社区容貌。

2019年,大圩社区大众社工以此为契机,开展空间微改造活动。去年暑假,大圩社区社工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亲子家庭、新市民等,完成了大圩楼梯彩绘的第一部分——醒狮及童年游戏,并设计好了粤剧的楼梯彩绘图。今年7月,社工再次组织热心市民,为大圩楼梯最后的部分“上新装”。此外,大家还为部分掉色的图案修补上色,让它们重现活力。至此,总长18米的大圩楼梯成功换上“新装”,有传统农耕用具,还有传统美食。现在,这条网红楼梯不仅成为社区打卡点,更活化了社区历史文化。

除了网红楼梯,大圩社区还有一个网红打卡点,它是集绿皮火车、涂鸦天台、英伦街道等于一身,占地超20000平方米的影视文创产业园——霏梵印象公园。

霏梵印象公园是广东省最大的临江摄影基地,前身是一片废旧的钢线制品厂,随着桂城三旧改造、佛山河堤改造等工程的推进,它摇身一变成为极具现代风格的文创园区。

做旧物导赏员介绍历史文化

“这是今年开放使用的资料旧物陈列室,里面有字画、算盘等旧物,很有历史感。”大圩社区小小旧物导赏员李嘉锐向记者介绍,从2017年起,社区恒常举办旧物收集活动,邀请居民捐赠历史旧物,如木器制作工具、水火灯、算盘等,由社区保管,在大圩文化节展出。

今年年初,大圩社区还设立资料旧物陈列室,用于旧物放置及日常展览,让居民通过旧物了解老一辈的故事,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加深居民之间的联系。李嘉锐便是旧物导赏员之一。

李嘉锐从初中起便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至今已三年有余。她说,每次参加活动,都收获满满。“社区活动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就像防治登革热宣传活动,我除了动员居民,还动员家人倒积水、清垃圾,家里都变干净了不少。”李嘉锐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社工的引导下成为了小小导赏员,向居民介绍大圩的历史文化。去年,李嘉锐曾到桂城粤曲艺术馆当导赏员,今年,她则成了大圩旧物导赏员,了解到的历史故事越来越多,也感到活动越来越有趣。“本土文化太有趣了,承载着许多回忆,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化,也希望能把这里的文化介绍给其他人,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的大圩,环境变好了,打卡点也多了,这让李嘉锐很期待:“来的人多了,社区就会热闹点,或许还能重新看见人头济济的圩日呢。”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丁当通讯员李淑仪刘莎杜嘉鸿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