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新城十年规划蓝图发布,围绕“筑水脉、塑核心、造社群”三大策略,打造创新城区“新都心”和知识转化的“加速器”
映月新城将成下一个“千灯湖传奇”

映月新城营商环境推介。

映月月湖湖公公园园。。

映月新城规划图。

南海区映月新城规划发布及推介大会,现场吸引各方关注。
5年内投入100亿元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配套,新增125公顷城市公园绿地,核心区75%公交覆盖率、30分钟到达广州城中心……这里将是未来映月新城的模样。
桂城是“造城高手”,20多年前“以湖造城”,将原是低矮厂房的千灯湖片区一跃打造成了佛山城市建设的标杆。而今,千灯湖片区已发展成熟,三山新城已纳入三龙湾范围,发展定位清晰。地处广佛极点门户,西联千灯湖,东揽文翰湖的映月湖片区,随着土地腾挪,近期开发时机成熟。
1月7日,“新都心大未来”南海区桂城映月新城规划发布及推介大会,在映月湖公园举办,首次披露《映月新城2030》映月湖片区战略发展规划。2020年,桂城将开启映月新城建设新篇章,以“城、人、产”模式,通过“筑水脉、塑核心、造社群”三大策略,把映月新城为打造成为创新城区“新都心”和知识转化的“加速器”。
紧接下来,桂城将大手笔投入公共配套建设,以水为脉形成片区公共空间骨架,优化交通系统打造15分钟生活圈产业社区,加速村级工业园改造赋能产业发展。未来十年,映月新城将成为桂城人们又一城市会客厅,继千灯湖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映月新城
面积21.87平方公里将成重点发展片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佛山智造,引领创新发展;打造广佛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港澳+佛山”,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桂城“一城四湖”中,离广州中心城区最近的,是映月湖。这里西接千灯湖,东连三龙湾南海片区和广州荔湾区,包括新交通在内的5条在建和规划轨道在这里交汇,是千灯湖金融资本和三龙湾创新资源链接的黄金地带,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佛共建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背景下,映月新城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近年,桂城致力打造“两核一轴一带一片区”城市发展蓝图,而“一片区”指的正是映月湖片区。相比广东金融高新区、三龙湾南海片区这“两核”而言,映月新城具有后发优势,让桂城可以更从容去考虑,更有经验去规划,也更有实力去打造。根据规划,映月新城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其中首期重点发力5.3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
“映月新城将是未来10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推介会上,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表示,桂城街道将以“岭南风韵的广佛都市客厅、精心打造的品质生活之城、活力四射的新兴产业社区”为定位,开启映月湖片区重塑价值之旅。
在规划制定之初,摆在桂城面前的是两个方案——轻车熟路的“产、城、人”,以及“城、人、产”模式。最终,桂城选择了后者,为映月新城谋划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城市,就有人,有一流城市,就有一流的人才,最终就有一流的产业,产业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岑灼雄表示,选择这种模式,政府身上的担子重了、风险大了,但市民、村社则可以很快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发展商、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也大大降低。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表示:“映月湖必将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映月新城的建设一定能为全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提供新鲜桂城实践和经验。”
规划发布只是起点,规划落地才是关键。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期待桂城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加快引入高端产业、改善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映月新城与千灯湖、三山联动,共建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
公共配套
5年投入100亿元完善城市功能
映月新城建设将把人的诉求放在第一位,打造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之城。如今,一个城市的教育、医疗等配套成为了是否能吸引高端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学在南海,首善桂城”已成为桂城的软实力,过去5年,桂城街道已完成新改扩建学校14所,2019年至2021年推进中新改扩建学校13所。
根据规划,映月新城在2019-2022年,将陆续完成9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投入建设资金约15亿,预计增加学位15000个以上。其中新建2所包括:新平洲中心小学,南海实验小学东校区;配建4所:怡海小学及2所小学、1所初中;扩建3所:映月四小(平西小学)、映月五小(平北小学)、平洲二中。而新平洲中心小学、怡海小学、平州二中,都将于2020年底和2021年底落成。
在医疗方面,映月新城已初步实现了“省医就在家门口”的愿景,桂城将继续投入26亿元,扩建11万平方米,将提供1498个床位。下一步,桂城将加快社区卫生站建设,形成区级医院、镇级医院和社区卫生站三级医疗网络。目前,桂城正尝试推动“家庭病床”服务,为将来高品质医疗服务打基础。
公共服务方面,映月新城将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丰富市民公共生活。在规划范围内,将新增共计57公顷城市服务用地,围绕映月湖水岸建设市民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及音乐厅的“三馆一厅”市民文化设施。围绕一个映月湖服务核心及多个社区服务点的“一核多中心”公共生活框架,配置高品质服务,实现大城配套小城温度。
与此同时,映月新城一些大型公共项目也已在2020年陆续动工,如投资1.17亿元,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映月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桂城新的文化地标。又比如平洲公园的改造提升项目,这里将是一个以亲子为主题,融合水乡文化、自然科普于一体的自然式儿童公园。
不管从品质教育、优质医疗、文化生活,还是亲子空间等方面,桂城都已为未来映月新城的市民考虑周全了。
生态
在公园工作生活在城市游山玩水
“江河绕城,小涌纵横,龙舟竞速,粤曲悠扬。”描绘的便是桂城。俯瞰桂城,犹如嵌在佛山水道上的一粒珍珠。如今,桂城正在打造一个63公里长,由映月新城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滨河景观公园带。麦绍强介绍,接下来桂城计划将映月湖水系全域打通,包括将西成涌、新胜涌连通三圣河,再链接千灯湖,形成一条映月湖连接东平水道与千灯湖绿道的慢行系统,将映月湖与千灯湖在地理上连通。
根据规划,映月新城将以水为脉,依托映月湖生态绿洲、滨江绿带以及三条城市河涌形成了片区公共空间骨架。新增共计125公顷城市公园绿地,新增共计65公里城市骑行与步行绿道,提升水岸、街道等慢行空间品质。
去年开始,在乡村振兴之下,各村通过“三清三拆”腾出空间造出一批“口袋公园”。未来,映月新城将坐拥119万平方米公园面积,除了映月湖公园还会有100多个口袋公园,将映月新城打造成亲水体验最佳、人居品质最高的城市核心区。
将来,市民可在水岸公园,享受映月湖最美水岸生活;在亲水栈道,感受运动观景的休闲水岸双重体验;在河涌绿道获得舒适安全的慢行体验,在邻里友好的社区河涌旁,感受社区活力和便利生活。5分钟之内到达绿色空间,实现“在公园工作生活,在城市游山玩水”的梦想。
交通
实现核心区75%公交覆盖率
根据规划,在公共交通规划上,映月新城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的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交通网络,以此实现核心区75%公交覆盖率;并结合产业平台落位与公共交通资源,打造公共交通导向型产城社区,实现15分钟生活圈。同时,构建日常生活需求5分钟便捷可达,一站式的社区服务,塑造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通过轨道交通,未来市民在映月湖片区可以接驳广州地铁以及南海新交通,30分钟到达广州中心区。
据了解,目前在轨道交通方面,映月新城已建、在建2条轨道交通,规划新增3条地铁线。在路网建设方面,将来映月新城成为大湾区路网的一个枢纽,通过现有的2条主干道以及近期计划新增的2条主次干道,实现与广州路网和大湾区高速路网的互联互通。
麦绍强透露,映月湖片区有两条路非常重要,一条是清风路东延线,另一条是夏东路北延线。未来,映月湖片区将增加2个对接广州荔湾区的出入口,让平洲片区将来有4个与广州中心城区对接的出入口。除此以外,桂城还将进一步改造南港路,与三山西桥,加快新交通建设,从而连通广州南站,接通广深港科技走廊,接受深圳创新资源外溢。
产业
空间再造赋能产业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看,映月新城位区于千灯湖、三龙湾南海片区的重要连接点,是串联金融高新区金融、资本,及三山季华实验室科创产业的重要纽带,是未来桂城乃至南海促进创新资源加速流动的关键一环。因此,映月新城被赋予“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城区‘新都心’和知识转化‘加速器’”的城市定位。将来,映月新城将联动千灯湖与三山,加速大湾区智造技术转化量产。
据介绍,映月新城一改以往机械式的城市功能组团的划分,将以“三生融合”为主题,使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克服“都市病”;并以“窄街区,密路网”为形态,创造更多的社区沟通空间,提升社区的产业活力。同时,随着平洲时尚小镇、平洲玉器主报小镇等先行项目逐渐成型,“平洲玉·天下器”、“南海红木·百年传承”以及粤剧、功夫电影等产业品牌,将成为未来新城产业发展的内涵和资源。
南海成为全省唯一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桂城肩负起了全区先行探索的使命。根据规划,2020年,桂城村级工业园改造将拆除面积达3700亩,其中映月新城片区约1300亩,产业用地要求达到60%以上。空间再造将赋能产业发展,提升都市品质。目前,映月新城已经梳理出“HaiCiTY南海新经济小镇”等十多个项目。
“无论是今年省全会、区全会,还是近日召开的村级工业园推进工作会议,都要求桂城及各镇街要大力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麦绍强表示,接下来桂城街道将进一步加快映月湖片区的村级工业园改造。目前,平北、夏东,均有几百亩的村级工业园租期即将到期。村级工业园改造,将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为城市建设优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此外,桂城还将通过映月湖片区核心区的旧村改造,进一步改善城市形态,要与映月湖规划相吻合。在映月湖建设中,下阶段桂城将创新投入、土地发开模式,与群众、社会投资形成利益共同体,聚合各方力量,推动映月片区建设。
撰文/黄佩雯摄影/方智恒供稿 杜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