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3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南海家书

    • 成栋梁之才 总书记这样要求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书记这样部署
    • 学习园地

    第02版:大家事

    • 实施“六大工程”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 四个聚焦抓落实 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 突出四大主题主线 扎实做好各项任务

    第03版:大家事

    • 三年 26项改革 加速实验区建设

    第04版:大家事

    • 平均每天有 1个重大项目开工
    • “店小二”出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05版:大家事

    • 逾1.5亿元援企稳岗 这份大礼收到了吗?

    第06版:大家事

    • 复工复产 这些安全知识要知道

    第07版:大家事

    • 源头管控 冒头就打 实现“零新增”

    第08版:百事通

    • 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来了南海这些地方有苗
    • 这个月起 别忘了办理退税或补税

    第09版:大家事

    • 节后揾工 注意避开这些坑
    • 想买“冰墩墩”“雪容融”?当心这些骗局

    第10版:诉衷情

    • 黄继光 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
    • 最美微家书选登6

    第11版:廿四味

    • 官窑生菜宴 美味又“生财”
    • 养生知多D

    第12版:·有睇野

    • 南海狮团 成团出道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09:大家事

想买“冰墩墩”“雪容融”?当心这些骗局

2022年03月05日

    你买到“冰墩墩”“雪容融”了吗?谁能帮忙买到“冰墩墩”“雪容融”?近期,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圈粉无数,许多周边产品几乎“秒空”。如果此时有人说可以帮忙购买“冰墩墩”“雪容融”,你会心动吗?南海平洲的2位市民心动并行动了,最终落入以售卖“冰墩墩”“雪容融”为诱饵的骗局。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应理性消费,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渠道甚至高价购买“黄牛”的商品,以免遭受经济损失。同时提醒广大商家,冬奥会吉祥物属于奥运特许商品,售卖假货违法,未经授权售卖真货也属违法,切勿以身试法。

    案例点击

    2月14日,南海公安分局平洲派出所接事主小辉(化名)报警称,自己在微信上找人购买“冰墩墩”纪念品,不料微信转账后对方不发货,后来微信也被对方拉黑了。

    接报后,民警迅速展开调查。经了解,小辉是一名学生,日前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名网友,互相添加微信聊天,小辉发现对方在朋友圈出售各类吉祥物纪念品。

    此时恰逢北京冬奥会,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受到热捧,也虏获了小辉的心。无奈官方网站售卖的纪念品经常缺货,让小辉求而不得。因此,当小辉浏览该网友的微信朋友圈时,发现其正在出售“冰墩墩”的各式纪念品。

    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小辉喜出望外,马上联系对方。经过讨价还价,小辉以168元的价格选中了一款“冰墩墩”摆件,并通过支付宝、微信等转账到对方账户,对方承诺款到发货。

    小辉本以为很快就能抱得“冰墩墩”归,没想到转账后,该网友开始以各种借口推搪。小辉多次与其理论,对方却开始耍赖起来,后来直接把小辉的微信拉黑了。小辉惊觉被骗,无奈报警求助。

    此外,2月15日,家住平洲夏西的事主刘先生(化名)报警称,自己通过微信群添加了一名好友,并多次转账给对方,计划购入90多只“冰墩墩”摆件。不料转账后,对方迟迟不发货,最后直接“失联”,刘先生共损失8300多元。

    常见套路

    套路一:“以次充好”

    骗子用盗版品冒充正品,以次充好,骗取高额收购款。

    套路二:“空手套白狼”

    骗子声称有“冰墩墩”等热门商品、纪念品出售,要求先转账付款,收到货款后拉黑买家。实际上骗子手里根本就没货,就是瞄准了买家急于购买的心态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

    1  相关部门已公布,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将至少持续销售到今年6月底,广大市民应理性消费,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渠道甚至高价购买“黄牛”的商品,以免遭受经济损失。

    2  对各种有关冬奥会的抽奖活动,要登录冬奥会官方网站或向权威机构核实。

    3  购买奥运周边产品时,遇到需要提前支付“预付款”、“定金”、“手续费”等,诈骗的可能性极大,千万不要轻信。

    4  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网页,不要轻易在网上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存款信息、银行卡信息等。

    5  一旦被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文/珠江时报记者 杨慧 通讯员 罗晓滢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