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1月0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新时代南海家书

    •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 定调2022: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学习园地

    第02版:大家事

    • 五个“突出”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 2022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 6%左右
    •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速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第03版:大家事

    • 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 走在前作表率

    第04版:大家事

    • 强化“六大统筹” 以新姿态 新干劲新作为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06版:大家事

    • 统一思想再出发 凝聚士气开新局

    第07版:大家事

    • 南海的2021 值得我们点赞

    第08版:百事通

    • 春节回家 这份防疫攻略请收好
    • 家用汽车三包有新规 医保药品目录有更新
    • 家书漫话

    第09版:百事通

    • 冬季防山火 牢记9个不
    •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 你知道吗?
    • 先转账 再取现 后撤销 小心“假转账”骗局

    第10版:诉衷情

    • 用生命履行对党的誓言
    • 最美微家书选登5

    第11版:廿四味

    • 寻味寒冬 从广式腊味开始

    第12版:有睇野

    • 城市即景区 旅游即生活
    • p13
  • 数字报首页

03:大家事

南海区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召开,部署 2022年工作

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 走在前作表率

2022年01月08日

    2021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此次区委全会与区第十四次党代会高度衔接,进一步聚焦“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明确了抓改革“5个全”和促转型“5个加快”重点任务。

    2022年,南海将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坚定不移抓改革、促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勇做推动“515”战略目标落地的“第一方阵”,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2021发展成绩

    1

    ◎谋划实施“1+2+N”系列重点

    改革,乘势开启南海新一轮改革开放。◎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

    创新实验区建设,累计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5.63万亩,累计新增产业载体2474万平方米,建设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

    ◎经济发展更具韧性,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实现大幅增长,新增市

    场主体11.7万户、总量达46.5万户。◎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超十亿元产业项目18个,其中超百亿元项目2个,投资总额突破900亿元。

    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势起步,

    “七湖两湾一站一园”建设加快推进,大沥河西沿江片区、九江临港产业社区、佛山西站核心片区等一批重难点项目取得重要突破。◎“一网统管”智运平台启

    用,“城市大脑”二期加快建设。◎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全面铺开,

    新改建污水管网400公里,国考、省考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4

    ◎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力度,增加

    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近2万个、学前普惠学位6270个。◎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试运

    营,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二期动工建设。◎有轨电车1号线首通段开通运

    营,番海大桥、文华北路北延线、海五路西延线建成通车。◎区体育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2022重点任务

    5个全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以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平台,系统集成推进9大方面26个改革项目,加快构建“1+2+N”重点改革体系,以改革创新增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1

    全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整体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提升和生态用地保护。◎加快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高质量推进村改攻坚,坚持“工

    改工”“集转国”和连片改造,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推动国资全面参与,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园区,2023年前基本完成村改任务。◎推动农用地规模经营。划定连片农业产保区,加快建设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

    2

    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高水平规划建设“七湖两湾一站一园”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千灯湖片区北延东拓,强化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片区联动发展,高标准建设广佛湾、儒林湾,统筹博爱湖、仙湖与佛山西站片区谋划建设佛山副中心。◎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力。突出抓好广佛交通对接,加快

    推进广佛大桥、沉香大桥、碧江大桥、里水有轨电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力量解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生活垃圾分类、村居“停车难”等问题。

    3

    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着力破解“政府干、群众看”难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老书记、老党员、老职工、志愿者等群体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带动引导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大脑”二期、三期建设,强化应用场景开发、数据资源整合和先进技术迭代,打造“天上看、空中拍、地上巡、群众呼”的全方位社会感知体系。

    4

    全覆盖推进乡村振兴

    按照共同富裕要求,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探索先发地区乡村振兴之路。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完成5000亩鱼塘升级改造及尾水治理,不断壮大花卉、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示范村、示范带、示范片创建,试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5

    全方位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进相对集中审批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指尖办、免证办”。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科创平台、支持人才团队的方式,有效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5个加快

    推动产业转型开创新局

    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以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实施意见为抓手,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生态环境、民生事业、人口素质等各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

    1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

    ◎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基本思路,

    推动桂城红木和玉器加工产业、九江传统家具产业、西樵纺织印染产业、丹灶五金产业、狮山机械装备、低端口腔医疗器械和铝型材产业、大沥传统商贸和有色金属产业、里水传统物流产业加速转型,为新兴产业发展释放更大空间。◎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步伐,推进有色金属、

    五金、家具、纺织等产业集群转型试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建设泛家居、建筑、有色金属三大产业园。

    2

    加快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面融入全市产业新布局,突出抓好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

    片区规划建设,加强与三水区合作对接,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平台。◎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健全招商决策和激励机制,加速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深入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国家“两业融合”试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园区,提高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深入实施“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园阵地建设,构建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全链条服务网络。

    3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巩固氢能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建设

    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打造多维氢能应用场景,推广新能源在公交、物流、环卫等领域应用,构建以氢能为核心的低碳产业生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六

    大水系全流域治理,新建截污管网315公里。◎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推进万里碧道南海段建设,打造一批万亩千亩公园,大力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森林廊道。

    4

    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古村落、桑园围、历史建筑、工农业遗产等活化利用,加快三大中心、建川文博综合体等文体设施建设,汇聚更多国内外优秀文艺作品、本土原创精品、高端节展赛事在南海上演,打造岭南味、时尚潮、文艺范、青春气交织的人文城市。促进文商旅体创融合发展,做优做强影视演艺、电竞动漫、创意设计等产业。突出内容经营和业态培育,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5

    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逐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在校学生占比。

    深化产教联盟,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做强职业教育。

    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大楼、第四人民医院和疾控中

    心建设。

    聚焦“一老一小”,创新医养康养结合模式,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公办托幼机构,

    积极发展普惠托幼。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