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品粥水好滋味

水果咕噜肉。 南海的粥配料丰富,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

美味生滚粥在家轻松做
新鲜猪杂粥
材料:五常大米,新鲜黑土猪的瘦肉、粉肠、隔沙、猪腰、猪肝、猪利、黄喉、猪心,盐,红枣,花生油,山泉水制作方法
1、先将米洗干净,与山泉水一同放入锅中煮开,然后用小火煮80分钟,一锅软绵香滑的粥底即完成。
2、把新鲜猪杂用盐、红枣、花生油拌均匀,把猪杂放入煮开后的粥底中,小火煮2分钟后关火,即可食用。猪杂蘸上姜油、葱花、姜丝一起吃,味道更佳。

海鲜粥
材料:五常大米、鱼、鲍鱼片、贝壳、盐、花生油
制作方法
1、先将米洗干净,与山泉水一同放入锅中煮开,然后用小火煮80分钟,一锅软绵香滑的粥底即完成。
2、待粥底煮开后放入鱼骨、鱼腩烫一分钟,再把用油盐拌均匀的鱼片、鲍鱼、贝壳放入粥底中,关火焖一分钟,即可享用美味的海鲜粥。

铁板猪杂。

扫码一下,跟时报记者一起品美食
“民以食为天,食以粥为先。” 粥,又称稀饭,是东方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在南海,食粥习俗由来已久,而且品类丰富,有名闻遐迩的皮蛋瘦肉粥、滑鸡粥、牛肉粥、鱼片粥、肉片粥、及第粥、艇仔粥等,风味独特而堪称一绝。南海人对粥的做法和火候特别讲究,所谓武火煲滚,文火煲透,冬春稠,夏秋稀,当中无不彰显老广传统的美食特色。
粥品丰富多样
早上8点,南海街头小巷的早餐店都热闹起来,很多人都以一碗粥作为早餐,开启一天的生活。粥与南海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南海人心中,是食物,更是文化。
据记载,四千年前,粥在中国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广东的粥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丰富而发展起来,清淡的明火白粥、腐皮白果粥、去火的皮蛋瘦肉粥、菜干咸骨粥,最具代表性的艇仔粥、及第粥等都是人们口中的美味。这些粥更有着独特的历史典故,艇仔粥据说起源自以前广州荔湾水上小贩撑着艇仔卖的粥,称为“荔湾艇仔粥”,传统的艇仔粥必须在艇仔里吃;及第粥则源于明朝,据传与南海县的才子伦文叙高中状元有关。
发展至今,人们对粥的情感,可以是在城市街巷之中配着各式配菜的荤肉大粥,也可以是平民百姓家中最日常的清粥小菜。“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有时候米不够,只能用粥水充饥,现在吃粥就更注重美味和养生。”75岁的南海街坊陈国章说,自己早已习惯每天早餐吃一碗粥,“一日三餐不可无粥”概括了南海人对粥的情有独钟。
选料火候样样讲究
一勺米、一瓢水、一把火,便可熬煮出浓郁的粥味,这是属于广东人的智慧。
南海瑞记岭南粥馆主厨骆紫居有着30年的厨师经历,他从学徒开始便跟着师傅学做粥,一步一步摸索,选料、火候控制等技巧早已谙熟于心,熬出一碗好粥便是他的拿手绝活。
同样是粥,南方与北方有着怎样的区别?
骆紫居介绍,香、绵、软、滑是南方粥的特点,它是用文火慢慢熬制并使之不断翻滚沸腾,水与米浑然一体,米和材料的香味各自发散开来,吃起来绵软细腻且胶性大。南方粥以咸鲜出名,而北方粥的口味则以甜的居多,它多用五谷杂粮,如小米粥、绿豆粥、八宝粥等。本土常见的粥多数属生滚粥,即是将做好的白粥底,加上各种配料,然后再煮滚,这样制作而成的粥既有粥的香味,又保持了配料的原汁原味。
由于南海资源丰富,当地人喜欢就地取材,猪、牛、鸡、鱼、海鲜、蔬菜等都可成为熬粥的材料,当中,猪杂粥可谓别具特色。
“一碗好的猪杂粥猪肝、猪腰、猪粉肠、猪心、黄喉等齐全,粥水、猪杂互相吸收其精华,粥味鲜甜香绵,肉质则爽口鲜脆。”骆紫居说,生滚粥的关键之处是材料要新鲜,此外就是粥底,而粥底最要讲究的是米和火候。“我选择用黑龙江五常大米,煮出来的粥香甜、粘稠恰当。此外,什么时候下米、用什么火,什么时候该把火关小都十分讲究。”
南海人爱喝粥,已形成特殊的地域文化,无论是爽滑软嫩的猪杂粥,还是味道鲜美的海鲜粥,都已成为一方的特色滋味。
健康知多D
夏季养生有妙招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这个季节该如何养生、饮食作息需注意什么?南海区餐饮业协会特聘饮食营养顾问、国家高级营养师张凌为大家支招。
入夏后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临床常见中老年人动怒生气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猝死等。因此夏季要顺应气温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养心护心。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心情愉悦,切忌大怒。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运动锻炼宜适度,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喜好选择散步、爬山、打球、跑步、做操、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最好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体质较好者,可增加一些负荷量,如延长跑步的距离和时间等。
在饮食方面,可适当摄入酸味食物,少吃苦味食物,宜多吃红色食物。多吃当季节时令蔬果、粗粮,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如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红苋菜、甜菜根等,及时补充营养,增强体力,有利身体健康。
从春到夏,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在作息方面,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早睡早起,晚上10点左右开始休息,并尽量保持午间小睡约半小时,睡好“子午觉”。因为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沛的体力,确保下午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文/珠江时报记者 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 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