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扎实推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学史力行用心用情解民忧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大事办好小事办实

桂城桂一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 通讯员供图
能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最好标准。近日,在七镇街走访调研中,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反复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见成效,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大事要办好,不能办砸了,小事要办实,不能办虚了。”
南海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推出新冠疫苗流动接种服务,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扶持政策上门宣讲,公交线网优化升级……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将学习党史与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紧密结合,在全区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我是党员我来办”实践活动。
俯身向下 摸清底单
在3月2日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闫昊波提出,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常怀为民之心、多行利民之举,把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好,办一些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有了决策层的谋划和部署,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和执行。为此,南海区精心组织、统筹谋划,在全区范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集中推进活动,并发布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项目清单,涵盖卫生健康、教育、就业、食品安全、政务服务等多个重点民生领域,合计20件民生实事,各镇街也推出了108个镇级实事项目。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南海还拿出1.5亿元财政资金,每个村(社区)有50万元左右的支持经费,用于为村居、为群众办理微实事、完成“微心愿”,实现群众“点单”,党委政府来“买单”。
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的同时,南海区还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做到决策科学、举措务实。比如,专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需求收集平台,实现24小时不打烊为民服务,及时将收集的问题分派相关部门、镇街及时处理、跟进。5月,南海区政府还启动“区长直通车”平台,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诉求快速流转、高效办理,保障群众诉求“接诉即办”。
而在镇街层面,南海七虎也是各出奇招,力求协调和处理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矛盾,化解每一个小问题。比如,大沥梳理四个一批,广接民意:主题直联走访一批,三级网格发现一批,岗位履职梳理一批,暖心工程总结一批;针对辖区企业多的情况,桂城则开展调查问卷,更加精准化地了解人才的需求;九江则推进实施“三单制”,理清善治资源清单、群众需求清单、为民实事清单,系统梳理群众需求加以解决……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各级各部门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切实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厚植民生底色。
在南海区发布的首批区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项目清单中,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打造“免疫盾牌”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也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大事。为此,南海区加强统筹调配,第一时间新建区内最大的基层新冠疫苗接种点——大沥镇新冠疫苗接种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贴心的接种服务,辐射42个社区60多万人。
南海区“两新”工委在全区“两新”党组织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动支部党员走进厂企、深入车间收集问题建议,形成问题清单,从职工最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困难事和职工的烦心事。
为民服务零距离,件件小事暖民心。在南海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号召下,南海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个个生动实践,把社会各界力量都凝聚起来,把温暖和谐种在人民群众心间,用初心使命守护群众平安。
学史力行 实干为民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实惠。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南海市民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5月26日,针对区内农贸市场布局乱、设施旧、管理弱等问题,南海区启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投入1亿元,完成对89个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
“政府出台农贸市场升改方案对市场开办方来说,就是及时雨!”消息传来,狮山镇恒兴市场负责人叶铭华颇为振奋。他说,按照A级市场的标准,今年7月马上开始升级改造工作,争取在年底完成, “有了政府的支持,部门的帮助,我们会把市场做得更旺,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说。
在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南海党员深刻领悟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切实解决难题中得到锤炼。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南海区各级党组织也将继续以“接地气”的实际行动,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为南海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文/珠江时报记者 刘永亮
柯凌娜
党史学习接地气入人心
全区已开展基层宣讲93场近18000人次参加,有效推进党史教育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学校、进网站。
桂城
启动“红色百年”主题纪录片公益展映活动,4月至10月,15部“红色百年”主题纪录片轮番上映。
九江 举办“百年芳华·奋进先锋”诗词朗诵比赛,将“党史学习教育”送到田间地头。
西樵 启动“百年华诞 红动西樵”红色文化年系列活动,公布六大主题“环西樵山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线路”。
丹灶 重点开展“七个一百”系列活动,即百堂党课学党史、百场共读颂党恩、百首赞歌献给党、百名党员话初心、百件实事践使命、百部红色电影进企业、百场志愿服务进村居。
丹灶 深入挖掘13条革命老区村的红色文化素材,拍摄制作“红色印记在狮山”宣传片作为党课重要教材。
大沥 在全区率先开展“党员播党史”“童声诵党史”栏目,通过遍布全镇的200个大喇叭,把党史学习教育声音传出去。定制派发党史学习“有声笔记本”,扫描识别二维码,即可打开党史学习教育“有声图书馆”。
里水 “梦里水乡微广播”推出《党史天天读》栏目,邀请里水基层党员干部、优秀党员,用当地人熟悉的里水话为大家讲党史故事,让党史内容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凝心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桂城
发布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包含街道7大类型45个重点项目及45个社区300个项目,涵盖人居环境、交通出行、截污减排、优质教育等多个方面。
九江
推进实施“三单制”,理清善治资源清单、群众需求清单、为民实事清单,系统梳理群众需求加以解决。
西樵
通过驻点户联系、三级党建网格和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三大途径,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强化首批391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的检查督查。
丹灶
运用党支部“三先”机制,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三级党建网格,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驻点联系村居机制,发动户联系党小组每月全覆盖入户联系一次辖区家庭户和工商户,广泛听取意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生需求。
狮山
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396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以及“我为产业工人办实事”十大服务举措等惠民实招,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大沥
梳理“四个一批”,广接民意——主题直联走访一批,三级网格发现一批,岗位履职梳理一批,暖心工程总结一批。
里水
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镇级首批十个重点项目,村级第一批137个项目,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