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入推进“一网统管”智慧城市运行管理
“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扫码一图读懂“一网统管”
南海深入推进“一网统管”智慧城市运行管理
“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4月7日,南海区对“一网统管”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南海将以“一网统管”为抓手,以“大整合、大巡查、大处置、大智慧、大信用、大参与”为工作理念,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推动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联通的区域“一网统管”集约化治理工程,设立南海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统一12345服务热线,实现“一呼百应”。
为何要“一网统管”?
破解基层治理难点
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经济规模和人口流量总数巨大。南海社会治理面临新形势下监管对象基数庞大、利益错综复杂、矛盾不断叠加的严峻挑战,工单重复录入、各类专业巡查覆盖率低、联动执法难度大等问题长期存在,基层行政资源紧凑、工作人员任务繁重,陷入“小马拉大车”困局。
基层社会治理要牵住“牛鼻子”,就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此,南海在社会治理工作方面继续探索新招,以“一网统管”为抓手,疏通政府治理难点堵点,规范政府治理要素,以“大整合、大巡查、大处置、大智慧、大信用、大参与”为工作理念,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推动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联通的区域“一网统管”集约化治理工程。
如何推动“一网统管”?
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
围绕目前面临的基层治理问题,南海以“一网统管”为抓手,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一网统管”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形成“1+1+10”系列文件。
南海将打造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集成超级工单中心。建立全方位问题监测发现机制,以“主动发现”和“被动受理”为基本分类,统揽全区非警务、非紧急的城市运行事件,建设全区统一的决策指挥中枢、数据全闭环赋能体系,实现工单事件智能分拨、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等核心功能。
此外,南海还将统一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作为受理入口,实现“市民呼,12345应”。全面整合城管、流管、公安(非警务、非紧急部分)等热线,统一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作为受理入口,积极推动各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统一派单流转。
12项主要任务
(一)建立三级协同体系
01 建设三级智管中心
在原南海区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基础上,升级建设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智管中心和区职能部门分中心,全面强化“一网统管”工作统筹。
02 搭建三级智管平台
搭建三级智管平台,集成超级工单中心、视频会议、大数据分析等核心功能模块,实现三级协同联动。
(二)建立全方位问题监测发现机制
03 统一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入口
全面整合城管、公安(非警务、非紧急部分)、市监、卫健、环保等热线,统一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作为受理
入口。
04 统一新媒体受理渠道
以区级政务新媒体为主体,镇(街道)、村(居)政务新媒体为协助,所有市民诉求均纳入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派单处置。
05 制定责任清单
明晰区职能部门、镇(街道)、村(居)权责清单,厘清职能部门执法人员、督导员、社区巡查员、购买服务人员等角色的职责,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避免推诿现象。
06 健全主动发现上报机制
细化网格层次,自上而下划分为大(区)、中(镇街)、小(村居)、微(含学校、医院、两站一场)四级网格。引导职能部门专业巡查人员积极上报问题事件,形成“大巡查+大执法”机制。
07 强化智治手段
科学应用大数据、5G、区块链、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实现与城市大脑等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搭建“村(居)大脑”,为基层赋能减负。
08 实行领导靠前指挥机制
建立区领导挂点轮值制,每周由1名区领导挂点值班,负责指挥调度,统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镇(街道)、区职能部门、村(居)设立专班,工作日报到及时响应。
09 推行首办责任制
区智管中心联合区依法治区办建立重点事件处置会商机制,在区领导统筹下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分门别类探索建立标准化的问题处置模型库。
10建立健全信用机制
与南海区信用全链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监管对象“信用画像”精准度和颗粒度,提高监管效能。
11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度,推动智管中心办件效能“社会评”工作,拓宽和畅通第三方监督渠道。
12 企业诉求“马上办”
搭建企业“马上办”服务平台,实现24小时“接听-受理-分流-督办”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政务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咨询、诉求和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