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入菜 享受舌尖上的芬芳

■鸡蛋花火龙果炒饭。

■白梅花黑松露笋壳鱼。

■百合花泉水浸菜心。

桂花蜜 西红柿 材料:金桂花蜜、西红柿 制作方法 1、用开水烫西红柿表面,把皮全撕掉,放到冰箱里冷冻。 2、西红柿待冻透彻以后,切成片状,淋上优质的金桂花蜜即可。

玫瑰鸡 材料:毛鸡、重瓣玫瑰、头抽、调味料 制作方法 1、选取3.5斤重的优质毛鸡,宰杀清理完毕以备用。 2、用2~3斤的重瓣玫瑰熬制花汁,花汁的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把鸡放到花汁里泡浸3个小时,让鸡充分吸收花的香味。 3、用头抽和调味料调制汤汁,汤汁温度保持在70℃左右,把鸡放进汤汁中浸泡。在此过程中,需不断用勺子把汤汁往鸡身上浇,待鸡表皮颜色着色后,就可斩件食用。

■百花茶饮。

■金莲花炖狮子头。

扫码一下,跟时报记者一起品美食
鲜花不仅赏心悦目,还可盛开在餐桌上,绽放于舌尖味蕾间。花卉被用于烹饪由来已久,我国自古素有以花入菜的传统。南海也不例外,以花入菜,不仅仅色彩雅丽,清香四溢,有利于增进食欲,还是食疗的好伴侣。桂花糕、木棉花汤、玫瑰鸡等都是南海常见的花馔美食。
花馔美食历史悠久
鲜花入菜在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传承。
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记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隋唐时期的《隋唐佳话录》则记载了武则天在花朝日游园时,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成百花糕,分赐臣下,自此兴起鲜花入馔之风。自宋以来,以花入菜就花样繁多,除了鲜花直接烹饪,还有诸如做糕饼馅料、酿制花酒、以花入茶。
广东人也有以花入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文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载了不少关于花的吃法。比如用朱瑾花、梅、盐一起暴晒,变成色彩漂亮的“丹梅”,加糖放入瓶罐腌渍,“味甚甘脆”。
由于广东和云南天气较为暖和,比较适合鲜花生长,因此,以花入菜在这两个地方比较常见。江太史蛇羹便是南海历史上“以花入菜”中的名菜。
江太史是清末民初时期的美食家,广东南海人,他对烹饪极感兴趣,太史蛇羹便是他创作的粤菜佳肴之一。在太史蛇羹这道菜中,菊花便是画龙点睛的材料。
如今,以花入菜已成为一种饮食时尚,木棉花、枇杷花、山楂花、霸王花等均是煲汤的好食材;油菜花、韭菜花、洋槐花等还成为家常菜。
别具特色的里水百花宴
春夏之交,在南海里水贤鲁岛,放眼望去尽是连片的浪漫花田,醉人的花香随风飘荡。爱花又会吃的里水人便将鲜花纳入菜品,百花茶饮、天顶玫瑰鸡、金莲花炖狮子头、百合花泉水浸时蔬……他们用非凡的想象力,将其转化成特别的风味。于是,百花便在舌尖上迎来第二次绽放。
“一朵花的生长经历发芽、成长、成熟再到凋谢的过程。我希望把花保留在最美的时刻,并将它们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上。”领航御膳餐厅行政总厨、国家特级粤菜烹调师叶韬说,花馔从来不是用以饱腹的,而是沟通味觉与精神追求的特殊媒介。无论是花饼、花露,还是花菜、花粥……它们充分升华了花卉的功用,令其原本的悦目变为愉悦味蕾、调养身心。
叶韬擅长把鲜花写入菜品,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其转化成一种梦里水乡的独特风味。例如,金莲花炖狮子头便是把金莲花与混合的黑豚肉鱼肉炖汤,不仅汤汁浓郁,还有去火、解毒的功效。
南海百花盛开,在这里可以用来配搭菜肴的花卉大概有二三十种,常见的如玫瑰、荷花、牡丹、百合、菊花、桂花等。 “传统的粤菜多是肉类和蔬菜类的组合,而以花入菜则突破了传统的搭配,视觉上更有冲击力,花的香气融入菜肴中,是一种特别的感觉。” 叶韬介绍,以花入菜关键讲究的是科学的搭配和食材的应用,最主要是还原大自然的色彩。
近年来,依托中国香水百合名镇、梦里水乡百花园等名片,里水以花为主题,推出梦里水
乡百花宴,希望以此带动当地现代观光休
闲农业的发展。里水镇的各家酒楼纷纷响应号召,陆续推出独具特色的花馔佳肴。如今,百花宴已成为里水的一张旅游名片。
健康知多D
养生方法早知道 护你安然过夏天
初夏时节,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闷热潮湿。身体不进行调整的话很容易陷入“卡壳”状态。该如何从饮食、作息方面调整个人状态呢?
南海区餐饮业协会特聘饮食营养顾问、国家高级营养师张凌为大家分享夏日的健康饮食方法。
五月虽然已临近初夏,但岭南地区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在一天中,气候有朝暮凉、白昼暖、午夜寒的变化。大家应衣着得当,避免过早露臂露腿短衣,防止受凉感冒。
在饮食方面,忌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发疾病;胃寒者早喝红糖姜水,有御寒和防止感冒的作用。这个季节适宜多吃豆浆、豆芽、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等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春夏养阳,在作息方面应适当进行调解,早起接受阳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气,会对机体大有裨益。此外,运动应动静结合,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适度,不可过于疲劳。
花馔美食在家也可轻松做
注意
鲜花普遍具有少量的毒性,要弄明白可食用鲜花的品种和习性,才可在家中烹调,以确保安全。同时,以鲜花入菜,烹饪应以清淡为主,不宜煎炸,也不宜放过多的调料,尽量保持花本身的色香味。
文/珠江时报记者 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 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