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让南海传家宝活起来
6月 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彩非遗文化活动带你认识南海瑰宝

乐安花灯会 狮舞 粤剧 官窑生菜会 插画/黄少冰
今年4月,南海九江煎堆制作技艺传承人胡伯伦有了新的身份: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持之以恒的坚守,让他在非遗“进阶之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在南海,像胡伯伦这样默默传承非遗技艺的人还有很多。根据统计,目前南海拥有66项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100人。分散在各镇街和村居的非遗文化项目,犹如散落在南海大地的一颗颗闪亮珍宝。如何串起这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项链 ? 近年来南海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发展新思路,不断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活力。
6 月 13 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海将举办非遗文化嘉年华活动,引导市民认识南海的文化瑰宝,展现南海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有扶持 加大非遗研究保护
非遗要得到活化和保护,必须由人来传承和发扬。认定和充实非遗名录,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是保护非遗历史文化的重要一步。
去年以来,新增 7 个区级非遗项目,平洲传统玉器制作技艺等6 个项目成功列入佛山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全区非遗项目达 66项。今年,南海还将完成第五批区级非遗传承人及第六批非遗传习所申报及认定。
此外,为更好保护和传承非遗,去年,《南海区非遗保护发展规划》由区政府印发实施,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发展新思路,并发放了 184.25 万元的区级非遗保护奖励扶持资金。为将南海优秀的文化遗产带进校园,向社会和新生一代传播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今年南海将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及非遗保护成果展等传承传播活动,发挥社会大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作用。
活起来
推动非遗融入生活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非遗不再是“藏于深闺无人识”,更不是大家认为的展示在博物馆,或者写在书上刻在墙上的“老古董”。让非遗活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赋予其新活力。
官窑生菜会、大沥锦龙盛会、叠滘弯道赛龙舟、赤山跳火光习俗、松塘村孔子诞等传统民俗已经成为南海的一张张特色文化名片,不断提升非遗在现代民众生活中的影响力。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推动非遗创意化、产业化。在佛山市南海区联合金箔厂,市级传承人吴炜全首创“吴氏金箔”工艺品牌,把原先多用于贴佛像的金箔锻造技艺,设计成一个个精美的文创产品。他还通过金箔锻造技艺传习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了解金箔的前世今生。
非遗传承重在坚守。传承人守望传统文化的大义与情怀,他们求变求新的积极行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持续的关注和帮助,彼此形成合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必定会迈上新台阶。
特写五代人坚守 传承九江煎堆制作技艺
2015年,九江煎堆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伯伦的家族,坚守煎堆制作已有百余年。上世纪60年代,年仅10岁的胡伯伦,就跟着老母亲做煎堆,一做便是数十年。
多年来,“邹广珍”煎堆店搬了又搬,但胡伯伦认为,无论制作场地、
规模怎样变化,全手工制作的做法不能变,口感和品质不能变。这也是他们家族一直以来的“坚守”。
正是因为对全手工制作煎堆的坚持,胡伯伦今年4月成功晋升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九江煎堆制作技艺的传承也慢慢落到了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刚开始的时候,两兄弟都有自己的工作,后来看到老爸身体不是太好,两兄弟都陆续回来,慢慢将做煎堆变成了正职。
现在,胡伯伦除了依旧把控原材料的品质外,已经让儿子全权接手管理生意,“邹广珍”煎堆的第五代传承人正式接棒。
与老一辈的传承观念有所不同,两兄弟更看重的是推广渠道的创新,他们希望将九江煎堆的品牌推广得更远,希望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煎堆。
》相关链接
南海非遗知多D
非遗项目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南海人的智慧,是南海文化遗产的珍宝。南海目前拥有6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1项、市级名录27项、区级名录26项。截至目前,南海区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传习所47个和代表性传承人100人。
》国家级(2项)
●狮舞(广东醒狮):
明代中期,南海已经有专门制作狮头和锣鼓的能工巧匠。明清时期在南海形成了狮舞。海内外一致公认南海舞狮深厚的内涵,并奉之为“南狮正宗”。
2006年5月,醒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 8月,王者荣耀鲁班皮肤 “狮舞东方”成为南海醒狮非遗推广大使。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的历史已有600多年,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南海桂城叠滘乡茶基村已有200多年。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属锣鼓乐,是民间器乐曲种,“十”泛指多数,“番”指是翻花样,十番是指有多样的变化。
2008年 6月,茶基十番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11项)
●乐安花灯会
●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
●官窑生菜会
● 盐步老龙礼俗
●金箔锻造技艺
●藤编
●咏春拳
●赛龙舟
●大仙诞庙会
●粤曲
●九江煎堆制作技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海有什么活动?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主题,南海区聚焦非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重点结合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举办非遗文化嘉年华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载体和网络平台作用,全面展现南海非遗保护成果。
非遗文化嘉年华
通过 H5 长图展示南海区 66 个非遗项目,以当下市民最喜闻乐见的多媒体传播手段,融入趣味互动游戏,引导市民开启非遗文化之旅,进一步提高市民参与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南海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镇街活动
各镇街积极开展各式各样非遗文化活动,
旨在帮助市民了解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丽多彩,
增强保护意识,共同传承先辈遗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
●桂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九江:侨乡博物馆奇趣非遗馆活动
●西樵:非遗宣传推广活动
●丹灶:趣味盲公话活动
●大沥:“网红名人直播微课堂”活动
●里水:“非遗一线牵”线上系列活动、“小课堂、大非遗”里水镇非遗知识讲座和“非遗保护 传承发展”非遗下村居巡展活动等
文/珠江时报记者 陈焯莹通讯员 夏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