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响应,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警报并未解除 防护仍要做好

自5月9日零时起,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市民又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专家表示,响应级别调整,并不意味着“警报”解除,现在还是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还是要配合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各项工作都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
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精准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
意味着什么?
调级并不代表零风险,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具体的变化和不同,可以用“四个更加注重、一个全面恢复”来概括。
更加注重重心下沉
●调整为三级响应后,防控工作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将防控责任压实到属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
更加注重预防为主
●下一步,疫情防控将更加注重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将防控工作融入正常生活。
更加注重落实“四早”要求
●疫情防控关键在“早”,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的哨点监测作用,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我们还要戴口罩吗?
●戴
口罩的
总体原则是
,在户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超过一米
,可以不戴口罩。
●在密闭的场所,比如电梯、狭小的空间、公共交通工具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内,或者处于通风不良的场所,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戴口罩的。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警察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
个人防护方面要注意什么?
●尽量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继续注重手部卫生,尽量不接触公共场所的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洗手。不要接触野生动物,也不要购买食用野生动物。
●注意保持1米社交距离,避免唾沫传播疾病的风险。如果有剧烈运动,呼吸会加深加快,距离还需要进一步拉大。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场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要落实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开展体育锻炼要注意哪些事项?
●前往体育场地应遵守相关部门规定,使用“粤康码”等方式进行状态验证后进入体育场地。
●户外运动原则上不用戴口罩,但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开放的体育健身场地,应以田径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运动为主,暂不宜组织足球、排球、篮球等团体性身体对抗类的体育运动项目。
●使用或接触公共体育器材后应保持手卫生
,清洗之前不要用手碰触口、鼻、眼睛。
●运动休息间歇时避免扎堆聊天,应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遇有人多场景时,应佩戴口罩。
●活动结束或回家后要及时洗澡,更换衣服,保持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