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 村(社区)喊你“回家”报到
南海区直机关1.1万名党员到287个村(社区)报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自5月1日起,南海区开展机关党员到社区“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集结“红色”力量下沉社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巨大优势,全力以赴推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并以此引导党员干部守底线、强担当、提效能。
截至5月31日,区直机关近1.1万名党员已分赴全区287个村(社区)报到,主动亮出身份,积极认领联系群众、服务岗位,实现了100%全覆盖服务联系村(社区)目标。
书记区长带头报到
与群众话家常“心贴心”
“今天我到狮岭村来报到了!”5月12日下午,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狮山镇狮岭村报到,深入了解该村党建工作情况,并入户探访了老党员李意美,他寄语老党员继续发挥榜样作用,监督村居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5月11日上午,区长顾耀辉到桂城街道平东社区报到后,入户探访了社区居民刘永祥和陈汝厘,了解其生活情况,感谢大家对平东社区多年来发展的关心。
5月1日下午,南海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到九江镇烟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报到手续,深入认领联系群众家中了解其生活、工作情况。
“所有到村(社区)报到的党员一律都是普通党员。”南海区直机关党员报到特别强调了“去职务化”,报到介绍信中没有原单位“职务”一栏,潘伟华表示,这是为了让村(社区)党组织在安排区直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当中没有顾虑积极调动这些党员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将报到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效果。
区直机关党员:踊跃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
亮身份 亮职责 亮承诺
“我是党员,前来报到,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党员一报到即上岗,这是南海区“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南海党建引领一呼百应的生动体现。
连日来,近1.1万名在职党员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下沉287个村(社区)报到领岗定责,并迅速投入到基层服务和基层治理工作中,处处呈现一片“志愿红”:
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机关党委8名党员到九江镇儒林社区报到后,马上披上志愿“红马甲”与社区党员一同开展防疫宣传,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党员,为村(社区)提供授课服务,给辖区党员群众讲党课。
南海区卫生健康局机关党委的党员积极到社区报到,立即投入到卫生防疫宣传、预防登革热等社区志愿活动中。
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在职党员报到后,主动提出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教育学习基地,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开展应急演练技能培训等。
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全体在职党员成立了报到小分队,“组队”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
广东南海控股投资有限公司297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广泛参与村企共建、洁净家园、守护平安、和睦邻里等社会治理工作。
南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员,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洁净乡村等志愿服务。
村(社区):欢迎在职党员“回家”报到
为基层治理增添“红色动能”
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报到专窗、建立一人一档、提前准备“报到礼包”、发放《民情日志》让报到党员全面了解村(社区)情况、向报到党员派发“党员之家”门牌……“欢迎在职党员‘回家’报到!”。连日来,南海区各镇(街道)、村(社区)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报到流程,让前来报到的党员迅速融入村(社区)大家庭。
5月20日上午,桂城街道桂花社区在职党员报到群里发出一个整理共享单车的活动接龙小程序,10分钟不到,20人名额迅速报满。
除了参与党员志愿活动,这些区直机关党员也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基层治理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成为村(社区)的人力库、资源库、智力库,为基层治理增添更多“红色动能”,实现党建资源大融合。
“他们的到来,不仅能充实我们的党员队伍,还能借助他们各自专业特长,给我们提供建议。”西樵镇上金瓯社区党委委员陈润珠介绍,社区早早就做好了接收党员报到的准备,希望他们的到来能为社区链接更多外界资源,助推社区发展。
“这次共有459名区直机关党员到我们社区报到,对今后社区完善小区综合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力量补充。”对于机关党员“回家”报到,桂城街道灯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包杰很是欣喜,他期待着更多红色力量的加入能有效密切联系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补齐小区治理的短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镇街特色
接收党员报到开展党群服务
桂城 发放“党员之家”门牌
让党员在小区亮身份、展形象、作示范,受监督,激励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带头促进邻里和谐。
九江 准备“报到礼包”
包括党员志愿红马甲、联系对象情况表、村(社区)简介小册子、党员志愿服务手册等,让报到党员加深对村
(社区)了解,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更好融入基层服务。
西樵 推广“振兴锦囊”
结合村(社区)建设特色及现况,收集报到党员的辖区发展意见及建议,定期在村(社区)公示,为村(社区)乡村振兴建设增添活力。
丹灶 打造“青年党员先锋营”
结合报到党员专业技能,开展“菜单+定制”课程、系列志愿服务能力、活动策划技能等培训,强化村(社区)青年党员队伍的宗旨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狮山 实施“储能工程”
按报到党员特长、专业技能汇总成册,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作为村(社区)三级党建网格的储备能量,在基层治理相关领域中发挥专业力量。
大沥 实施“暖心工程”
凝聚报到党员力量,聚焦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设施维修、圆梦微心愿等20多个服务项目。
里水 发放《民情日志》
详细记录党员联系村(社区)党组织、联系对象情况。党员在走访联系群众时将宣传政策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记录到日志本,及时解答群众难题,化解矛盾纠纷。
有问有答
●问:南海区为什么要开展在职党员“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
●答:开展在职党员“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是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十项措施》精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问:南海区“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有什么特色?
●答: 4月8日,南海区委组织部印发了《全区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党员开展“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方案》,这也是全市首个区级党员报到方案。该工作部署早,具有制度严、重实效、覆盖广、管理实等特点,通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能更好地惠及群众。
制度严:1.印发《南海区机关党员“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指引》,明确党员报到、服务登记、认领岗位等细化操作。2.出台配套文件,深化制度建设,把报到工作融入到机关党建工作要点、模范机关创建清单、党员志愿服务队规范化管理指引、学王烁活动方案,联系服务群众更有实效。3.机关党员到基层报到实行去职务化,一律以普通党员身份报到下沉服务。
重实效:围绕群众的实事、难事,党员报到服务涵盖政策法规宣传、民意收集反馈等10多类岗位,让党员有职责。组建34支机关党员志愿专业服务队,提供86项专业服务。
覆盖广:强调报到全覆盖,明确在职党员在居住地所在村(社区)报到,一律编入第三级党建网格(户联系党小组),明确党员亮身份。目前,南海区直机关近1.1万名党员均已到287个村(社区)党组织报到,实现100%覆盖服务联系村(社区)目标。
管理实: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双管理”,自觉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监督:1.村(社区)党组织建立专门工作台账,记录辖区党员报到的时间、提供的资源、参与的活动、开展的服务等。2.党员报到工作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
●问:南海区“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将为村(社区)、群众带来什么服务?
●答:机关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工作,将搭建党建资源共享互补共用平台,形成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合力,把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通过需求、服务项目对接,让党员承接基层社会服务职能,不断锤炼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
到村(社区)报到的党员要做到“两个认领”:
1.认领联系对象:在职党员要结合报到的村(社区)党组织意见确定若干名联系对象。
2.认领服务岗位: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活动,每位在职党员至少在村(社区)认领一个服务岗位。
各方声音
●卫学坚(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援鄂医疗队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医生,我将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在健康知识、养生保健、急救、家庭健康等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
●彭贤海(南海区税务局团委副书记):党员到社区报到与基层一线联系更紧密,今后我们将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通过入户派发宣传单、邀请专家在社区组织答疑会等方式,将税法、税收政策宣传到每一个纳税人。
●陈安灼(桂城街道叠二社区党委委员):社区将把机关党员纳入三级党建网格,将基层治理、机关企事业单位“红色力量”有机融合,开展常态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麦桂均(九江镇儒林社区党委书记):我们设计了打卡上岗活动,希望机关党员们能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社区常态化防疫工作树立起榜样,共同构筑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陈志铭(大沥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把机关报到党员纳入社区事务理事会,对我们一事一议,一事共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辖区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提供解决建议、方法和措施。
文/珠江时报记者 柯凌娜 通讯员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