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拂落叶 冬意日渐浓

老昌辉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

吴荣开 南海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旺阁渔村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开

温润好粥 羊肉糯米粥 做 法 1、提前浸泡糯米、粳米,比例为1:2,最大不超过1:1;2、羊骨洗净飞水,先熬制羊骨头汤,羊肉切成薄片或者碎粒,生姜连皮切片;3、加入陈皮、姜片、红枣、杞子、桂圆肉、羊肉和米,倒入鲜味的羊汤煲煮,待糯米变得软糯细滑,一煲补中益气的羊肉糯米粥就完成了。
“大雪”,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从古至今,写雪的诗句数不胜数,足以看出诗人们对雪的偏爱。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凄美,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的沧桑,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凝练……
而对于广东地区的人们而言,“物以稀为贵”,很多广东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下雪,因此对雪格外偏爱。南海也不例外,据南海县志记载,平均50多年才下一次雪。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但进补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内火。
时令养生
Shi ling yang sheng
大雪养肾时 降燥防内火
大雪节气将至,尽管华北地区大范围飘雪“应节”,但广东多数年份还是秋天的气温,降水稀少,是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的节气,但人们还会出现燥热之象。那么大雪该如何养生呢?
外出时要防头部受寒
大雪后,气温渐降,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此时要注意保护阳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冷,应特别重视头部保暖。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面瘫,甚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大雪时节人们外出时要防头部受寒、损害阳气,必要时最好戴上帽子、围巾等。
佛山地区入冬较迟,秋燥未散,加之大雪后气温开始降低,人们避寒就温,食用温热食物增多,又穿着增加,使得体内热气蕴结,易发为“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表现为口腔溃疡、面部长痘等。再加上天气干燥,更易助火伤阴。因此,大雪节气要注意防内火。
早睡晚起多晒太阳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不要扰动阳气,日出而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使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若起床太晚,会使阳气不升,反而觉得无精打采。
这时节适宜经常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多晒太阳。中医认为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相对缓和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以微微出汗为佳。
养精蓄锐补肾最合时宜
中医认为冬季属肾,肾主藏精,为生命之本。大雪后天气逐渐寒冷,寒为阴邪,容易损伤肾阳,故此时补肾最合时宜。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养精蓄锐,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适合此时的食物中,肉食有牛肉、鸡肉、羊肉、虾肉等;蔬菜有黄豆、蚕豆、胡萝卜、韭菜、茼蒿、香菜等;水果有雪梨、柚子、橘子等。同时,大雪气候干燥,日常可适当进食具有润燥生津作用的食材,如银耳、北沙参、玉竹、莲子、百合等。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梁可云协助整理)
讲饮讲食
Jiang yin jiang shi
大雪补得当 一年不受寒
无论南方北方,我国自古以来都有根据节气进补的习惯,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也就顺应了俗话所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大口吃肉才是正经事儿
进补并不是什么有营养吃什么,需因人而异。而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饮食也要有所调整。相对北方而言,南方要温暖很多,建议以滋补为主。冬季烹肉,可适当加入沙参、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等药材,既美味又滋补,补益虚损、滋养身体,助您安然过冬。
羊、兔、鸭、鸡等成了不少家庭的滋补抗寒首选,此类肉食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食完之后倍觉全身“暖笠笠”,血气充盈。餐馆里的炖鸡汤、猪肚鸡、羊肉煲、水煮牛肉等菜式也迎来了一年里最受欢迎的季节,诸如当归党参北芪炖鸡汤、萝卜马蹄炖羊肉这些过足口瘾又不难煮的珍馐美馔,大家不妨在家中一试。
蛇肉也是民间传统保健养生美食,具备驱风活血、驱寒祛湿的功效,特别是在广东等地,炖水蛇、煲蛇汤等佳肴迎合了不少人追求滋肤养颜和过瘾口感的饮食观念。对蛇有独特偏爱的朋友,今期的时令靓汤推荐千万不要错过了!
张弛有度切忌急补大补
饮食要讲究平衡。冬天在处理此类偏于温热的食材时,应尽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调方法,也不宜放入过多辛燥香料来调味。
同时也要特别提醒大家进补之前先“打打底”,可适当吃几顿去燥热的菜肴,也可适量喝些由红萝卜、马蹄、甘蔗、粉葛熬制而成的凉水,以及银耳
雪梨糖水和杏仁露,
切忌大补、急补以致身体突然燥热过度。
值得一提的是
,当中的甘蔗是此节气重要的明星食材之一。推荐各位街坊
:将之切块加热,锅中加入少量水蒸煮
3分钟关火,
至焦糖香味释放,
盖上盖子焗上
1.5~2
分钟,
令它重新吸收其本身散发出的阵阵糖香,蔗味更足更好吃!
讲古仔
Jiang Gu Zai
南海最早的一场雪在宋朝
想看雪一定要去北方?不一定,2016年的那场雪,让不少南海人至今仍念念不忘。但南海下雪确实是罕事。
据南海县志记载,从宋朝算起,南海已经有13次的降雪,平均50多年下一次雪,最早的一场雪是宋朝淳钓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县志这样描写当年情形: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最近的一场雪在2016年1月24日,被媒体报道为“历史罕见”,是佛山59年来首次降雪。当天也是春运首日,寒潮强势席卷佛山,南海出现了罕见的“霰”天气,中午飘起小雪。南海人的朋友圈被各种冰雪图刷屏,不少南海人惊呼:“等了几十年,终于看到了南海下雪!”还有人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白雪飘飞,并在西樵山堆了个小雪人。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南海人纷纷“出手”取暖,比如到商场抢购电暖器,一些商场电暖器、烘干机等销量是平时的近10倍,部分畅销型号甚至断货;菜市场也成了“目标”,羊肉档摊主平时要7点收摊,当天提早了3个小时收档。
乡饮酒礼可追溯到周代
在南海各地乡村,逢重阳、秋祭、冬祭等节庆时,时常可见乡饮酒礼,这是各村宴请耆老贤达、合乡居民的活动。
乡饮酒礼是一项古老的礼仪。据《礼记·射义》记载:“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因此,在周代乡饮酒礼是士大夫阶层才能参加的仪式。明清时期,乡饮酒礼成为了地方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
佛山特色的乡饮酒礼始自明代景泰初年(1451年)。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人黄萧养起事,率领义军围攻广州不下,分兵进攻佛山。佛山堡乡老梁广、霍佛儿等“二十二老”组织乡民抵御黄萧养军有功。朝廷敕封季华乡为“忠义乡”,在祖庙建“灵应”牌坊、忠义流芳祠褒奖,始有由敬老而设立的忠义乡乡饮活动。
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乡饮酒礼……年在七十以上者皆得与席。先期赴大魁堂报名,绅士为之介绍。是日设馔於灵应祠之后楼及崇正社学,以年最扁者位专席,地方官授爵,馀以齿序。乐奏堂下,酬酢仪……”由此可见,乡饮酒礼中“明长幼之序”的敬老内涵始终如一。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文/珠江时报记者 苏绮玲 戴欢婷 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