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民医院在医教研融合与人文经济实践中树立全国性示范
为医学人文与科技创新融合提供“南医样本”

■南海区人民医院。

■南医发布“六位一体”党建+医疗服务生态链。

■南医积极推广“叙事医学”模式。

■南医建成全国首个融党建及医学人文元素于一体的医学人文主题公园。
健康作为最大的民生,担负着护航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使命。作为南海区医疗龙头,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在人文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已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医院综合能力较搬迁前翻一番,心脏医学中心和肿瘤医学中心相继成立,医学人文、人才引培、科研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随着医院全方位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南医在党建人文引领下走上了一条“区域医疗龙头+人文标杆”的双重品牌塑造之路,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厚植人文关怀、推动科技创新,在医教研融合与人文经济实践中树立了全国性示范,为全国医学人文与科技创新融合提供了“南医样本”。
深化党建引领 铸就“人文南医”底色
过去5年,南医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耕医学人文建设,打造“人文党建,奋进南医”党建品牌和“功夫南医”文化品牌,形成“党建+医疗、党建+人才、党建+文化、党建+管理、党建+智慧、党建+科教”六种生态,打造“六位一体”党建+医疗服务生态链,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其中,南医链接26个党支部品牌,通过党建述职评议、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螺旋”共进。2024年启用的“微光筑梦”红十字志愿服务助困站便是党员带头参与社会公益的实践成果。据统计,2024年南医开展超800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超5700人次,服务总时数超25000小时。
通过党建品牌与文化品牌的深度融合,医院将红色基因融入医疗服务。例如,全国首个医学人文主题公园的建设,不仅展示了党建成果,还通过“党建引领”“医学人文”等六大展区,向社会传递医者仁心的价值观。此外,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医学人文教学与课题研究,推动人文教育标准化建设,也为全国医学人文实践提供了“南医样本”。
得益于党建医学人文品牌效应,“人文南医”成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持续带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院服务总量稳步提升,2024年门诊量超200万次,同比增长15.24%;手术台次近4万例,同比增长20.62%。医疗服务项目初见成效,成立南海首个心脏医学中心及肿瘤医学中心;牵头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顺利通过广东省三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验收;区域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癌症综合防治体系等项目稳步推进;急诊医学科获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重点专科建设零的突破;此外,智能织物中心投入使用,精诚楼、厚德楼封顶,医疗硬件配套不断升级。
医学人文实践 从“治愈”到“疗心”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这句流传千古的俗语,道出了医学的本质。它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其中的“人文”意义非凡,直指人文建设的本质在心。
去年,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部门印发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这是国家层面首个关于推动医学人文建设的专项文件。这不仅与南医的医学人文建设理念不谋而合,更彰显了南医在推进医学人文建设上的前瞻性、大局观和战略定力。医学人文建设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软实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南海区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南医推进相关实践已有近三年时间,背靠“有分量”的院校合作,通过高水准全方位开展医学人文建设,不断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人文实践路径,做出了榜样示范。
目前,医院建成了全国首个融党建及医学人文元素于一体的医学人文主题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含人文广场、“微光筑梦”南海卫健红十字志愿服务助困站、红十字应急救护体验站、“医伴里”便民服务区等主体建筑,打造独特的医学人文主阵地,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爱服务。
技术是根,人文是魂,服务是本。“人文医学建设,意味着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强调对患者的尊重、同情和理解,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医学不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南医党委书记巫祖强表示,一直以来,医院围绕“医学人文氛围、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示范病房、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叙事医学、人文科普”六个维度开展医学人文实践,在人文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发扬了“人本、仁爱、公益”医学人文理念。
人文南医,不止治愈,更在“疗心”。南医还积极推广“叙事医学”模式,鼓励医护倾听患者故事,并通过医务社工团队开展心理疏导。南医“服务贴心、技术先进、百姓信赖、员工满意”的愿景,“打造一所有温度有情怀的医院”的目标,甚至是日常对待患者、对待工作的每一件小事,都在每一位奋进的南医人心中扎根。
科技创新融合 把人文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医学人文,科技创新。2024年,南海区医工科创健康研究院和南海区创新中医药研究院两大研究院启用,将围绕提高临床疗效、解决疑难复杂疾病诊治以及促进人群健康,开展临床医学研究、重点核心技术攻关等,还将充分利用南海区制造业、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基础,构建“院-研-产-服”全产业链创新生态体系。
2024年,南医组建了18个重点专病MDT专家库,不断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全年开展并审批通过临床医技类新技术新项目50项,让市民在家门口可享高精尖技术成果;成立全病程管理中心,探索线上线下一体专科夜诊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
2024年,南医科学研究结出硕果,教学基础不断夯实。新增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PI实验室已开展科研实验工作,增加了专职科研系列岗位,进一步夯实科研型医院人才基础;获批3个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全市获批非企业类工程技术中心近三分之一;成功立项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院级教改项目三项,医学模拟教学中心累计培训2369人次。
这份亮眼的答卷,正是南医充分发挥打造中部高水平医疗技术团“领头羊”作用,将医教研融合与人文经济深度融合的见证。2025年,南医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医学人文”及“科技创新”两大领域,“领航、致远、行稳、融拓”四个主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人文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确保医院整体平稳发展、适度增长、结构优化,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健康南海建设贡献南医力量。
此外,南医将不断开拓新技术新项目,实现国家、省、市技术突破,包括ECMO技术、创伤复苏关键技术以及心血管、外周管、综合工神经、肿瘤消融等多项技术,真正实现让99%的重病大病不出南海就能得到优质诊疗服务。
南医的种种实践表明,党建、人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关键路径。通过“红色引擎”驱动创新、“人文温度”赋能服务、“科技硬核”突破瓶颈,南医正以“南医模式”书写中国医疗改革的崭新篇章。
记者手记
发挥龙头作用 写好“医院集团化”新命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南医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将医学人文的光辉与科技创新的活力紧密结合,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形成了“医疗龙头+人文标杆”的品牌效应。而这种影响力正在辐射更多区域。
当前,“医院集团化”发展成为多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首选方式。作为南海区医疗体系的龙头单位,南医多年前就前瞻性地通过多维度战略布局,积极探索医院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径,以技术引领、资源整合、学科协同、智慧赋能及人文关怀为核心,推动区域医疗资源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例如,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强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牵头成立胸痛中心联盟,对基层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强化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为区域输送高质量医疗人才,互联网医院提供远程专家门诊,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南医的每一项改革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决心、力度和勇气。这一次,南医决定“组团”谋发展,写好“医院集团化”这篇新命题,让医疗资源“活起来”!
2025年,南医将扎实推进融合运营型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加快与罗村分院(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的融合,力争2年内实现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等一体化,最终达成“一院多区”的目标。并同步推进与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南海区经济开发区医院建设紧密合作型医疗集团工作。积极推进医院间医疗业务、信息化、行政管理等的优化整合,力争4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未来,南医将进一步深化与基层医疗的协同机制,推动全域医疗资源均衡化,探索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专科联盟+智慧服务+产学研联动”的发展新模式,力争为全国区级医院集团化发展提供“南海样板”,实现更大突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婷 通讯员梁筠仪杨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