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领导率队到九江镇调研
以人文之“脉”滋养民生之“本”
珠江时报讯通讯员南宣报道2月12日,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率队到九江镇调研,实地了解热敏炙医院、儒林实验学校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进展。
作为南海首家以热敏灸技术为特色的中医专科医院,九江镇热敏炙医院正演绎着传统医学的现代转型。调研现场,顾耀辉详细了解了医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实践情况。
在中医体质辨识舱前,红外感应设备精准捕捉人体生物信息,智能艾灸机器人根据个性化方案实施温控施灸。“我们日均接待慢性病患者超200人次,亚健康状态调理效率非常高。”医院负责人展示的诊疗数据,印证着“科技+中医”的创新成效。
中医文化从博物馆走进生活场景,传统医学智慧转化为现代健康方案。这座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体,不仅设有九江首个中医药沉浸式体验馆,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热敏灸研究院。透过落地玻璃,可见研发人员正在调试第三代智能艾灸仪,该设备即将实现灸感定量化测评。
教育是民生之基,亦是文化传承之钥。在总投资3.588亿元的儒林实验学校建设现场,顾耀辉与校方负责人深入交流。这所学校的诞生,正是九江镇“儒林文化”助力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40余位本土企业家、海外侨胞累计捐资超1.5亿元,并成立教育基金会持续支持师资建设。
“乡情是纽带,更是责任。”有参与捐建的乡亲坦言。这所学校依托九江深厚的“儒林文化”底蕴,2024年小学部已经顺利开学,目前正加紧中学部建设。
如何持续激活九江慈善文化的“反哺效应”,让教育成为凝聚人文精神、推动城乡融合的支点?“乡亲捐资不仅缓解财政压力,更带来先进教育理念。”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将设立“导师制”,邀请杰出乡亲、校友担任职业规划导师,同时丰富善美教育理念,开设龙舟、醒狮等本土非遗课程,构建“家-校-乡”协同育人新模式。
教育和医疗板块只是人文经济赋能民生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九江镇在过去一年锚定“水上南海”示范镇目标,依托河网密布的水乡生态,策划大地艺术节、夕阳音乐会、龙舟嘉年华等文旅品牌项目,构建“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融合发展体系。
“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最终要落脚于民生福祉。”顾耀辉在调研总结时指出,九江的实践印证了人文资源的转化潜力——中医文化提升医疗品质,乡亲文化破解教育瓶颈,水文化激活产业动能,三者共同构建起“文化-产业-民生”的良性循环。
“大地艺术节带动村居客源明显增加,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来创业,不少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夕阳音乐会品牌已吸引了集装箱集市的持续火热。”九江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再兑现为经济价值的实践,正形成可复制的“九江模式”。
【记者观察】
走出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之路
当中医智慧遇上现代医疗,当桑梓情怀注入教育事业,当水乡底蕴碰撞文旅创意,九江镇的人文经济图景愈发清晰。在这里,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发展的引擎;民生不仅是需求的清单,更是幸福的刻度。以人文之“脉”滋养民生之“本”,九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九江实践证明,当文化DNA深度植入城乡发展肌理,民生工程就能升维为民心经济。未来,九江将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场景创新,进一步打通文化赋能、经济增效、民生改善的循环链路。在这个岭南水乡,人文经济学将写上更加鲜活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