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实验小学“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南海博物馆和松塘村
寻根岭南文化探寻非遗魅力

■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研学笔记。
珠江时报讯记者王方亚黄志坚摄影报道12月7日,南海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们踏上岭南寻根之旅。他们在南海博物馆里探索南海和西樵山的文化起源,了解南海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非遗特色。随后,学生们来到松塘村,探寻崇文重教的历史传承。
“哇,西樵山四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了啊!”在南海博物馆,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拿出笔记本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南海记忆、南海群英、馆藏书画、广府风情……南海博物馆每个常设展厅,在解说员的讲解下都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同学们的兴奋和好奇心。201班的陈柏然同学对展厅内的古代卖茶人蜡像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逼真的蜡像,并表示回家后会继续了解蜡像的制作过程。
当天下午,南海实验小学“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们来到百年古村西樵松塘村。在松塘村导游桃子姐姐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孔圣庙、区氏大宗祠,以及村中家塾、书斋、书社等古代读书学习场馆。学校思政课科组长杨托老师表示,“行走的思政课”关键在行在思,课程活动旨在帮助新时代青少年传承本土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意识都有积极作用,也是师生们的一次心灵洗礼。
“这次‘寻根岭南’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让二年级学生走进南海博物馆和松塘村,深入了解岭南和南海西樵山文化,是一次真正的寻根之旅。同学们通过这次研学活动,对醒狮、龙舟、功夫等南海传统的非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校德育处主任廖国西认为,这类研学活动与春游秋游不同,它是一种具有学习目的的生动课堂。通过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游中学,真正实现在游玩中进步成长,更加珍惜现有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