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黄金内湾谋划南海明年
区政府考察团赴东莞、中山“取经”

■考察团调研滨海湾科兴科学园。

■考察团了解深中通道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

■考察团在翠亨新区交流学习。
用好“他山之石”,蓄积“攻玉之力”。近日,南海区政府考察团赴东莞市、中山市实地调研,重点考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重大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考察时,南海区区长王勇强调,南海干部要树立“湾区意识”,以高瞻远瞩的竞争高度全力以赴推动大平台的建设;要提高统筹能力,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从存量土地中挖掘发展空间;要锻造优良作风,通过对东莞、中山的实地调研,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敢闯敢干、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谋划明年工作汲取经验、鼓舞干劲。
一次奋进追赶之行
树立“湾区意识”,全力推动大平台建设
珠江奔腾,大桥挺立。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通车,画上了“黄金内湾”A字的关键一横,让曾相隔伶仃洋的珠江口两岸实现“半小时生活圈”。东莞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前海、中山翠亨新区形成“黄金内湾”100公里内的“新三角”。
打开新的交通要道,重塑一个新的区域格局。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分别作为东莞、中山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正以更为开放和高效、更具竞争力的崭新姿态,迎接深中通道带来的全新机遇,在融合聚变中迎来新生机。尤其是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与深圳、香港联系更为紧密,加之谋划翠亨新区等大平台,嵌入深圳产业链,积极融入大湾区成效显著。
当天,考察团一行先后走进滨海湾新区展示中心、翠亨新区和湾区未来科技城调研,深入了解园区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情况,以及深中通道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与翠亨新区管委会现场交流。
两地加速融入大湾区的建设和成效,以及园区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产城融合等方面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表示,应积极借鉴经验,加速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未来,希望双方进一步在招大引强、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南海干部要树立‘湾区意识’,以竞争视野高站位谋划,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全力推动大平台建设。”王勇表示,南海地处珠三角核心位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理应更积极抢抓机遇,切实增强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南海打造成为大湾区中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热土。
在翠亨新区交流过程中,有镇长直言:看见的不仅是平台建设的大气魄,大项目、好项目更是比比皆是。中山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家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存储半导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存储器的生产、测试等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江波龙的存储历史博物馆设计别出心裁,充满了极具现代感的工业美学元素,让考察团循历史了解存储技术发展与现代应用变化。“令人大开眼界!”王勇现场表示,一家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专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更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精准定位,彰显自身特色,构建完整产业链。同时,借助行业、商协会的力量,提升区域产业的辨识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次对标学习之行
提高统筹能力,解码先进园区建设运营“良方”
“南海优势产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产业园招商如何留住优质客户?”“园区人才引进政策该如何优化?”……带着各领域的问题,南海区政府考察团深入东莞、中山园区和企业一线,一路走一路考察,一路学一路思考。
考察产业园,首站走进东莞。据了解,东莞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正是南海目前以制造业当家,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高四新”现代产业的方向。科兴科学园、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考察团的每一步,都踏在了东莞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亮点上。
来到滨海湾科兴科学园,首开区的三栋研发办公楼挺拔矗立,青绿色玻璃幕墙的造型极为独特,如“高山流水”般倾落而下,现代气息与科技范儿十足。该项目位于滨海湾新区规划的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片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已吸引OP-PO、vivo、欧菲光、小天才等众多龙头及其上下游企业入驻,共建科创总部。
“为广大科创企业、人才营造自由奔放的科创氛围。”“用社群的思维做产业运营,让企业在圈子里把生意做大。”……在科兴科学园,所到之处,皆有创新。考察团详细了解了园区建设和运营情况,包括产业园定位、区位优势、已入驻项目数量与类型以及建设投入资金等。
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是东莞市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之一,也是滨海湾新区首个投产运营的“工业上楼”M0项目。“园区运营凭借顶尖配套资源节省人力与交通成本,同时借助社交活动促进产业链互动,以优质社区服务实现留才目的。”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园区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就在上下楼。进驻园区不仅能升级企业形象,还能更好地拓展业务群体。
王勇表示,此次考察聚焦产业园建设和运营,希望党政代表学习先进园区运营模式,包括集群化运营方式、招商策略和园区服务优化方法,明确做好未来空间增值服务以推动园区做大做强。同时做好产业园精准定位与规划设计,招商等部门也要借鉴经验提升管理,利用产业园上下楼布局构建上下游产业链。
此外,在翠亨新区规划展览馆,考察团还了解到,在土地资源整备方面,翠亨新区通过大力推进“工改”,成功拆除整理了大量低效工业用地,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
“从存量土地上要空间,用好土地这一宝贵资源并非易事。如今全省土地整理的焦点汇聚中山,中山成为出经验的地方,这体现了中山的统筹能力。”王勇要求,当前,南海正在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南海干部要提高统筹能力,拓宽格局视野,既要考虑战术又要考虑战略。此行调研学习,相信干部们深受触动,对谋划明年工作将有极大的帮助。
一次砥砺初心之行
锻造干部作风,汲取奋进新动能
这趟考察之旅,行程满满、步履不停,既是一次拓展视野、增长见闻的学习之行,也是一场对标示范、创新思路的收获之旅,既给考察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
深入东莞、中山,考察团深切感受到两地所展现出的创新气质与科技气息,同时也体会到这两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先导区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所散发的蓬勃朝气,两地的干部们精气神饱满,工作魄力十足,眼界十分开阔。
考察期间,中山、南海两地干部召开座谈交流会。
会上,王勇介绍,今年以来,南海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人文经济成为区域新的增长点。在民生事业方面,教育、卫生及城市环境治理有所提高,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化“抓改革、促转型”,发展取得一定进步。
中山党政代表也分享了中山坚定不移推进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以“工改”拓展产业空间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和经验做法,既谈体会又授经验,干货满满、充满情怀,引起了在座的南海区镇长们的广泛共鸣。
王勇表示,南海干部要有铁的担当、铁的作风,振奋改革精气神,敢闯敢试、开拓进取,树立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领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打下坚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
学习外地经验,不能仅停留在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与做法上,还应深入消化吸收更为深层次的精神养分。镇长们纷纷表示,接下来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方面,进一步增强“湾区意识”,积极学习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经验,以大视野大魄力谋划重大平台建设,积极链接广深港澳的产业链与创新链,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拥抱大湾区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学习东莞、中山干部的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提升园区的规划建设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和园区管理运营模式。要把本镇街的工作放在更大的视野中去谋划,始终保持危机意识、赶超意识,确保在新一轮区域竞合中加快高质量发展。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彭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