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当心这些疾病找上你
随着冷空气持续补充,广东日前正式官宣“入秋”,多地气温降至“1”字头。不少宝妈开始苦恼:“早早就给孩子穿上秋裤,做好了防寒准备,怎么还是感冒了呢?”实际上,在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的气候条件,不仅为病毒滋生和活跃提供了“便利”,还导致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下降,使病毒有机可乘,侵袭人体。
呼吸道疾病“来势汹汹”
每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便进入“高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纷纷“登场”。
0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传染源为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和发热。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常伴有畏寒、头痛等。
03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长达2~3个月。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百白破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04
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为特点。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临床表现为身体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最后形成结痂。
未患过水痘且未全程接种水痘疫苗者,存在暴露风险时,可接种水痘疫苗;暴露后可在3天内紧急接种疫苗。未患过且未全程接种者,暴露前后可接种疫苗防范。
0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特征性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或其他唾液腺肿大、疼痛,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控制和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防护要点
●戴口罩,发病时及时就医; ●勤洗手,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居家休息,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飞沫; ●避免扎堆聚集。
肠道传染病“暗伏危机”
秋冬之际,一些肠道传染病也悄然冒头,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尤需提高警惕,做好防护。
0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多数情况下伴有发热。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如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如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导致感染。
防护要点
●手足口病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EV71疫苗,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0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能够引起病毒性胃肠道疾病的杯状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病毒携带者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呕吐(儿童更常见)、恶心、腹痛、发热、乏力等.。
防护要点
●把好“入口关”,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不洁的食物;
●诺如病毒感染者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居家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许可可通讯员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