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到南海调研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情况
多样化特色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通讯员沈培浩陶科报道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到南海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和考察区域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建设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
近年来,南海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南海普通高中形成了八大集群,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教育,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南海建立了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有效衔接的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并率先推进“少年强基计划”,成立了“南海区少年未来学院”。同时,创新构建“1+9+N”模式,在数理、文学、体育、艺术、科技、传媒、国防等7大领域建设9大学院,包括少年科学院(石门中学)、少年文学院(南海中学)、少年体育学院(狮山高中)、少年艺术学院(艺术高中)、少年创新学院(南海实验学校)、少年创客学院(南海外国语高中)、少年传媒学院(南海一中)、少年国防学院(大沥高中)、少年清美学院(南海中学),并在初中下设20个分院和20个基地学校。目前,全学段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已具规模。
座谈会上,石门中学、石门高级中学、南海一中、南海艺术高中、狮山高中、大沥高中分别分享了特色办学的经验。
听取汇报后,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处长赵琦对南海的创新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区域统筹谋划到位,形成了鲜明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特色,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南海作为全省教育高地,其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区域层面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希望南海继续在区域统筹、分类教育、分层教育上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在全省提供示范引领。
“南海区少年未来学院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模式极具前瞻性,体现了区域创新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任朱益明对南海的教育创新表示期待,希望南海能强化统筹协同,做好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推广,惠及更多学校。
“调研组的建议为南海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田树民表示,接下来,南海将把调研组的指导意见转化成为实际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全力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