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召开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工作推进会
“三大转变”强治水 “三化合一”促共融
珠江时报讯记者柯凌娜付艳霞戴欢婷通讯员南宣南社报道9月12日,南海区召开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出,要突出“三大转变”,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突出“三化合一”,开创“新心共融”新局面。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区长王勇主持会议,大会同时在各镇街分设分会场。
“全区治水一盘棋”
做好“水文章”,最本质的核心是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今年1至7月,南海区4个国考、2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横滘断面水质实现水质升类,29个市考断面水质同比呈改善趋势,77个主干河涌断面水质达标47个,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南海区水环境治理虽然总体情况向好,但是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依旧严峻,村边、屋边、厂边、塘边支毛涌、村前塘等‘细枝末节’处的水体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表示,目前,部分社会力量虽已参与到南海水环境治理中,但仍然面临着公众参与深度和广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等诸多挑战。
治水一盘棋,没有旁观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民共创动力,南海区近日印发《佛山市南海区“聚力百千万共建水生态”全民治水行动方案》,提出以党建引领、组织体系、资金使用、规范引领、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六个一”建设,推动全民治水落地见效。
“自古至今,南海人依水而生,南海城市依水而兴,南海发展依水得势,南海文化依水扬名。”在顾耀辉看来,水是南海的灵气所在,也是南海凸显的文化符号。
如何破解当下的水环境治理困境?顾耀辉表示,首先是要转理念,做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其次要转方法,用好“小杠杆”,撬动“大力量”;还要转重心,畅通“毛细管”,打通“最末梢”,全力构建“全民治水”工作新格局。
“来了就是南海人”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新市民来到南海安居就业,成为南海发展和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南海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重点对象。
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峰在部署新市民融合工作时表示,新市民融合是以全域融合为基本路径,以多元精准服务为驱动推手,以矛盾纠纷专项治理为重要抓手,用基层治理手法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系统工程。
在推动全域融合方面,要强化新市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广泛发动新市民参与社区议事,营造“来了就是南海人”的良好氛围;在推动多元精准服务方面,常态化做好新市民子女教育、医疗、住房服务,重点抓好公共空间建设,启动新一轮全域创熟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心理健康服务,做好困难群体兜底服务;同时,要狠抓出租屋专项治理,明确住建部门以管房为主、政法和公安部门以管人为主,联合各部门、各镇(街道)开展专项治理等。
“南海的发展活力来自兼容并蓄、开放进取。过去十年间,全区新增常住人口近百万,正是一批批新市民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成为南海的建设者、创业者,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顾耀辉号召,南海要拿出海纳百川的胸怀,让“来了就是南海人”成为深入人心的行动自觉,推动新市民在经济、生活、文化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南海,实现城市与新市民的相向奔赴、互相成就。
顾耀辉强调,新市民融合工作,要突出“三化合一”,开创“新心共融”新局面:一是服务均等化,提升幸福感;二是社交和谐化,提升安全感;三是文化本土化,提升归属感。
(相关报道详见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