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镇岭西村
打造“文武双星”IP推动农文旅振兴

▲ 西樵镇岭西村优美的人居环境。通讯员/李均良摄

■西樵镇岭西村羔舟经济社党群服务站二楼,“红棉议事厅”在此开展。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特设龙狮团和武术团,为游客表演狮艺和武术。

“时隔10年再访西樵岭西村,特意来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看表演,这里浓厚的武学文脉氛围再次震撼了我。”9月11日,来自深圳的李建设“跟团游”,看完狮艺武术表演后有感而发。
在西樵镇岭西村,每一个“李建设”都能找到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中华武术魂、田园诗画梦。武术宗师黄飞鸿、画坛宗师黄君璧均是岭西村禄舟人,这里不仅名人故居这样的物理建筑保留完好,更先后滋养了抗日志士麦君素、白眉武术非遗传承人谭学广……“精忠报国”的精神底色代代相传。
文武双全,无疑是岭西村最大的“王牌”。岭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梁少欢表示,岭西将以党建引领带动人居环境整治打好“基础牌”,依托文武双星串起乡村游用好“双王牌”,让返乡创业的乡贤志士爱上家乡从而留住“关键牌”,打造农文旅全面振兴的“文武岭西”,擦亮佛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培育村这一“金字招牌”。
打好基础牌
“红棉议事厅”连办六年听民声解难题谋发展
“我们村环境越来越好了,希望有更多人来玩。”9月11日清晨,81岁的村民黎爱弟在岭西村羔舟经济社党群服务站旁席“阶”而坐,与“老姐妹”话家常。
3天前的9月8日,黎爱弟身后的岭西村羔舟经济社党群服务站里,“红马甲”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村民群众。这是每逢8日、20日都会开展的“红棉议事厅”,至今已连开6年。
在岭西,“红棉议事厅”实现了全村17个经济社党支部“全覆盖”。由经济社党支部牵头、村委会列席,听民声、解难题、谋发展。近年来,岭西村举办了多场“红棉议事厅”鱼塘开发大讨论,广泛收集民意,带动群众从“双手插袋”到“埋膊出力”,以超99%的同意率通过集约640亩连片鱼塘改造方案,土地年租金提升3倍。
在“三资”管理工作中,岭西村还运用“红棉议事厅”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制度,结合集体资产“一册一档”管理办法,打造出西樵首宗农村集体资产市级网上竞投项目,经过136轮竞拍,租金翻了一番成交。
党建引领“一根针”,串起基层“千条线”。岭西村充分利用政策,17个经济社基本全面落实“分六留四”,推动集体经济反哺农村,缓解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压力,羔舟经济社村口公园、麦家祠堂公园及一河两岸设施建设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纷纷“上马”。
同时,岭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常住人口按人均200元标准收集用于卫生保洁,将卫生管理主体责任回归到经济社,让岭西由“一时美”走向“持续美”,在全市人居环境两次抽查中,均排名前三。
用好双王牌
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提高岭西村知名度
9月11日下午,岭西村禄舟鼓声阵阵,从深圳开来的大巴车停在村口,游客们摩肩接踵,涌入黄飞鸿狮艺武术馆。
威武雄狮,身披锦绣黄金甲,飞高桩、走钢丝、采高青,翻挪腾跃,如履平地,技艺高超,刻画细腻……南狮表演是黄飞鸿的绝世功夫,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特设龙狮团和武术团,每天为游客表演狮艺和武术。来自深圳“跟团游”的李建设看完后连呼:“震撼!自豪!还想看!”紧接着,李建设和团友们走进馆内的宝芝林、百草堂、黄飞鸿史迹陈列馆、关德兴纪念堂等地,一探究竟。
坐落于西樵山下的岭西村禄舟人杰地灵,孕育出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为弘扬黄飞鸿高尚的武德医德,于1996年兴建了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今年,随着“广东千古情”的爆火,西樵山及其山脚下的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迎来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纷纷踏足生养黄飞鸿的热土,找寻飞鸿故里的精神坐标。
在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不远处,就是黄飞鸿故居。这座位于巷道三岔口正中央的红砖房,仍有黄飞鸿家族的后人在居住,门前花团锦簇,呼应着“绿美广东”建设的时代召唤。
“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信步向前,在另一条巷道邂逅黄有恒堂君璧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这副对联。踏入主厅同样镌刻着一副对联,上书“结交天下贤豪士,长作烟波江上人”,主厅四周及二楼都陈列着黄君璧的国画作品,尤以山水画气象万千。
画坛宗师黄君璧与张大千齐名,徐悲鸿赞誉其山水画为“天下第一”。黄君璧30岁与徐悲鸿订交,32岁与张大千订交。1944年冬,徐悲鸿特意画《鸡鸣图》赠黄君璧。他与张大千的友谊则超过了半个世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曾经担任宋美龄的书画老师。
“黄君璧是我三叔公,他心怀天下,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岭西村十二经济社村民黄展超说,今年57岁的他时常来此欣赏三叔公黄君璧的画作、诗词,平日里以养鱼为生,在黄君璧“自比为长松、风摧雨撼倍坚顽”的精神追求滋养下,家族兴旺。
岭西村不仅有一文一武两张“王牌”,还有一兄一弟抗日双雄。在岭西村羔舟经济社,坐落着麦君素、麦永坚故居。68岁的同乡谭玉婵继承家公遗志,32年如一日地看护这座故居,每当有人循迹而来,她都热情迎接、义务导赏。
抗战时期,麦君素与麦永坚两兄弟被党组织派回家乡岭西村羔舟经济社,在村内麦氏宗祠开办的明德小学任教,建立秘密交通站,白天授课,晚上秘密开会,点燃革命火种,壮大南海、三水一带的抗日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在明德小学这个革命阵地,一批中共党员积极发展党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等斗争,为南海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麦君素两夫妻去世时,双双将遗体捐献出去,思想很先进。”谭玉婵感慨道。岭西村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国燊也动情地说:“在麦君素与麦永坚的革命精神浸润下,羔舟风气最正,每年送兵都很积极,保家卫国之信念代代传承。”
留住关键牌
擦亮“文武岭西”品牌吸引乡贤回乡创业
在岭西村十三经济社,村民黄永强与同乡凝聚起一帮“足球小子”,把岭西村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打理得有模有样,并带队在西樵村居足球锦标赛中三次问鼎冠军。基地里,一整面墙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奖杯。
“夺冠的背后,最重要的是队员们三观一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精神内核,那可能是‘传承’。”黄永强说,以往一赢得奖杯就会摆在祠堂里,宗族里的人们津津乐道、兴致高涨、愈发团结。
当前,基地在册球员约60人,其中超过一半是岭西村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热爱踢足球的人一起成立了岭西足球俱乐部,黄永强任理事。多年来,每当有球赛或日常练习,总有“老队员”来现场观看,年纪最大的已有55岁。“我们想让小球员们戒骄戒躁,每当觉得自己踢得很好时,就看一看球场边的老球员,学习前辈们坚韧不拔、不断攀高的体育精神。”黄永强说。
“虽称作岭西足球俱乐部,但我们没有老板,或者说这里人人都是老板。”黄永强说,自成立至今,俱乐部的所有参赛、活动资金均由队员众筹而来,但仅限于参加工作的人,仍在上学的学生队员不需要出资,待学成踏上工作岗位后才会参与众筹。此外,黄永强还连续多年义务到听音湖小学训练女子足球队,带领她们征战四方,赢得许多大奖。
武术风盛行的岭西,还孕育了南海白眉武术非遗传承人谭学广,他在村内创办了南海白眉武术馆。“当年我的叔叔谭学广在广州当警察,学了白眉拳后回来教给我们,我们很快都爱上了这项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运动。”岭西村第五经济社党支部书记兼社长、南海白眉武术馆秘书长谭嘉潮回忆道。
岭西村武风兴盛、文脉悠长,在十四经济社村民张敏添心里埋下了做强家乡农文旅产业的种子。张敏添生于1983年,在广州学成后成了一名设计师,曾连续七年为拥有迪士尼授权的服装公司设计季度系列服装,而后创业做过对外贸易、品牌策划,直到两年前返乡创办优脉文化军训拓展基地。
当前,该基地主要开拓学生军训研学、成人团建派对业务,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首次开设“王牌少年7天训练营”,吸引不少广佛两地的小朋友前来参加。训练营设计了“真实军校式”的军训课程,营员们体验站军姿、真人CS对战、捉鱼野炊,且开展了“岭西村一日游”,全程在基地吃喝玩乐体验,反响热烈。
“我们基地最大的特色就是既能开展农业采摘体验,又能开展非遗狮头制作等有文艺范的课程,还能带大家在岭西村研学,还可以同时容纳500人用餐、休息。”张敏添说,每当市场上有农文旅研学需求,他和团队成员都会用心听取对方希望获得什么,从而开展“头脑风暴”为对方定制课程。
南海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张明基返乡开展国画指导、部分青年回乡开茶啡馆……在一批批热心乡贤、青年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乡贤返回岭西村创业、投资。今年,乡贤捐资近50万元,支持岭西村举办龙舟赛、醒狮大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84场次,推进公园和党群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15项。
梁少欢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打造“武有黄飞鸿,文有黄君璧”的文旅IP,擦亮“文武岭西”品牌,以文化赋能汇聚共治力量,推进公园和党群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深入推进“绿美佛山”建设,争取引入高附加值农业水产配套企业,同时借助邻近“广东千古情”景区的优势,对村内十多家农庄进行统一宣传,主动融入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争创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孙茜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英文(署名除外)
通讯员李玉芝关蕴琪张国燊张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