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这场推进会有何深意?
南海探索以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

▲干净整洁的北江堤岸。 资料图片 ▲龙舟运动的活跃,是南海全民治水成效的生动体现。

■佛山50公里徒步南海线。市民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

■狮山镇朗沙社区组织志愿者清理河边绿道垃圾。

■九江鹭鸟天堂。
9月12日,南海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工作推进会召开。这场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从区一级开到各镇街。
这也是南海首次为这件事召开专门会议,背后有深意。
南海有一个大目标。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提出“三个突出”目标:突出“三大转变”,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突出“三化合一”,开创“新心共融”新局面;突出“三力联动”,彰显“善治南海”新气象。
为什么?因为基层太重要了。基层稳,则社会稳;基层安,则社会安。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都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同步推进,必须集中攻坚,必须全民动员。
南海需要一个稳固强大的基层。
村居是水环境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主战场
强基层,就是强城市。
南海的“城”和“产”脱胎于农村,“人”和“文”分布在基层。城市、产业相当程度是和乡村混杂在一起,全区85%的村居受河网覆盖,367.54万常住人口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村里、在出租屋里。
“村居既是水环境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也是绿美南海、平安南海的受益者。”顾耀辉表示,全区1/4的面积是水域,1/2以上的常住人口是新市民,水环境治理和新市民融合这两件事情没办好,高效能治理就缺乏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也就无从谈起。
南海这座城市在迅猛成长,“个头”在长高,它的基层“筋骨”也需要强化。
为什么首次把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两个主题放在一起开推进会?在顾耀辉看来,水环境治理和新市民融合两项工作,都属于治理范畴,与群众利益、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考验的是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我们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力争早日实现突破、扭转势头。
南海对基层治理现状,对水环境治理和新市民融合有着很清晰的剖析。
其一,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依旧存在,不止“大江大河”,村边、屋边、厂边、塘边支毛涌、村前塘等“细枝末节”处的水体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其二,新市民从五湖四海而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无不受到城市生活环境的形塑,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异与新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导致新市民主动融入偏低。
找到了短板,就有了发力点。
构筑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治水新模式
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石。
南海正在探索一条路,以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
看清了基层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南海早已开始奔跑。
早在2017年,区委、区政府就印发了《党建引领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非户籍村(社区)“两委”委员试点工作;2021年,启动创建熟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域“创熟”。2023年,南海重磅发布《“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水为脉串联城、产、人、文各要素,引导全社会视水资源为财富,在拥抱“水经济”中获得收益,提升共同护水、治水的积极性。
在此次大会前,南海印发《佛山市南海区“聚力百千万共建水生态”全民治水行动方案》,明确织密“一张责任网”、增设“一级河长”等“六个一”建设。《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新市民融合的工作意见》,明确推动新市民全域融合、提供多元精准服务等16项具体工作措施。这是对基层治理的又一次强化。
在这次大会上,部分职能部门、镇街、村居的负责人作为代表纷纷表态发言,有的还立下“军令状”。
有决心。区住建水务局承诺,打造一批群众满意、社会好评的示范河涌,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和基层治理效能攻坚仗。丹灶镇上安社区喊出口号“全民治水护水,共建魅力上安”,擦亮“户外生态”金字招牌。大沥镇河西社区强调从严落实“河长制”,推进流经辖区范围内的13条河涌整治。里水镇大步社区诗意表达,推进治水和新市民融合,正如“大步”这个名字所寓意一样,大步前进。
有目标。区委政法委提出,将以积分服务提升新市民获得感,以公共服务提升新市民满足感,以共治共管提升新市民归属感;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将持续推进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构筑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治水新模式。大沥镇将打造全龄友好的滨河公园,以盐步老龙1432文商旅项目为核心载体,激活水经济、水文化。
有措施。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拓展创建熟人社区工作广度,提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温度,打磨心理健康服务精度,推进社区研究和新市民研究深度,提高新市民融合度,引导新市民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公安分局将聚焦“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广泛发动外卖小哥、保安员、滴滴司机等新市民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帮助更多新市民顺利落户南海。狮山镇将深入开展“大爱狮山”城市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文艺夜校、新市民子女夏令营、家庭教育指导等公共服务,持续完善公共文体空间,让广大“新狮山人”找到在家的归宿感。桂城街道平东社区将携手行业协会,衔接专业资源,发动支援服务等方式反哺社区,实现产业发展与社区治理的“共同奔赴”。
来了,就是南海人。南海区正用行动证明,这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和实践。
让“来了就是南海人”成为深入人心的行动自觉
“基层”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治理”需要迅速更新。
顾耀辉从“三个突出”目标强调,必须同步推进,必须集中攻坚,必须全民动员,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
突出转理念、转方法、转重心“三大转变”,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
南海拥有八大水系,在1071.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03条河涌纵横交错,占全市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涌总数的41%。从古至今,南海人依水而生,南海城市依水而兴,南海发展依水得势,南海文化依水扬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南海要转理念,做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
过去,水环境治理主要依靠区、镇、村三级,经济社、企业、群众参与治水积极性不足,南海要增设经济社一级河长,构建区、镇、村、社四级河长责任体系,把巡河、护河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带动全民治水护水,用好“小杠杆”撬动“大力量”。同时,南海要把工作重心逐步从治理主干河涌,向畅通“毛细管”、打通“最末梢”转移,真正把治水设施利用起来,让治水效果体现出来。
突出服务均等化、社交和谐化、文化本土化“三化合一”,开创“新心共融”新局面——
过去十年间,全区新增常住人口近百万。正是一批批新市民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成为南海的建设者、创业者,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我们要拿出海纳百川的胸怀,让“来了就是南海人”成为深入人心的行动自觉。
一方面持续做好新市民对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一直关心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及时回应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新市民“因时而生的需求”。新市民要从“城市过客”变为“城市主人”,离不开社会支持,要深化全域“创熟”,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要推进出租屋专项治理。
对于文化本土化,一方面,要打好“乡贤示范”“志愿服务”两张牌。另一方面,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大文章,着力打造“龙狮+龙舟”超级IP,通过“民俗文化+群众体育”打造系列赛事活动,吸引新市民关注、参与进来,深入体验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
突出党建引领、全员参与、政企协同“三力联动”,彰显“善治南海”新气象——
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惠及千百万家庭,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区镇村三级合力和政企社三方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社作为落实任务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自己家园自己建”,深化落实集体收益“分六留四”,优化乡村振兴建设运维基金使用,将更多集体资金用于河涌保洁、“四乱”治理、管网运维、碧道建设等项目,带动村民以主人翁精神抓好村边、屋边、塘边水体的治理和管养,把治水护水变成自己的事、大家的事。尤其要鼓励企业认领河涌管治责任,推动企业“自己厂区自己建、自己排污自己收”,用实际行动守护碧水清流。
会当中流击水,正需闯关夺隘。顾耀辉呼吁,拿出时不我待的干劲、一往无前的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破除重重阻碍,闯过道道难关,全力深化新市民融合工作、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和谐稳定的基层,一个充满充沛动力的基层。强基层,就是强南海。一个拥有强大基层的南海,城市必将更有活力。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付艳霞柯凌娜通讯员南宣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彭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