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钧和五金智谷项目动工
建设“零排放”金属表面处理园区
珠江时报讯记者陆婉玲陈时然通讯员容嘉欣报道9月10日,钧和五金智谷项目动工仪式在丹灶举行。项目将打造成产业链配套完善、业态丰富、金融与互联网并驱、传统与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高标准绿色园区
丹灶钧和五金智谷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片区)丹灶南部园区内,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22.9亿元,规划用地约18.67公顷(约280亩),拟建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预计可引入约250家企业。其中,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2.24万平方米,新建2栋八层标准厂房、1栋四层综合楼、1栋废水处理中心及配套设施,将打造成一个现代、专业的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区,推动五金行业集聚发展,带动五金行业从传统模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园区配套高标准设计建设的工业厂房和先进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一期日处理工业废水能力可达2500立方米,定位为“零排放”金属表面处理园区,将以源头减量、园区内循环、绿色低碳为原则,推动进驻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同时,项目建成后将对进驻的企业进行行业集聚及分类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分类收集、统一处理,打造高标准的绿色园区和无废工厂。
钧和五金智谷项目整体建成投产后,预期日均处理10000吨废水,对改善西、北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预计每年为五金企业节约成本30亿元,助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南海的金属表面处理集聚园区模式。
提供“保姆式”管家服务
“项目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高频次考察调研,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再到如今‘拿地即开工’,用时仅5个月,每一步都迈出了‘丹灶速度’。”项目方表示,该园区具有集聚发展、上楼发展、集中供能、集中治污、集中管理、绿色低碳等特点,未来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的企业管家服务、“一站式”的环保管家服务以及便捷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推动五金行业转型升级。
“丹灶钧和五金智谷项目的建设回应了五金企业的热切期盼,满足了企业对高端高效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配套的迫切需求。”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表示,项目建成后可为企业降低10%~15%的生产成本、时间成本,产品质量得到有力保障,将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助力五金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生产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这既是丹灶推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也将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表示,希望丹灶镇加快建设进程,推动钧和五金智谷尽快完工,并充分利用好“专业园区”这张王牌,在产业发展上,加快招引更多专精特新上下游企业入驻,增强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进一步解决企业生产、治污难题,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希望丹灶以钧和五金智谷动工建设为新的起点,从空间、技改、平台、融合等各方面坚定不移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五金制造产业高地,探索更具特色、更富成效的发展新模式,更好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相互渗透、融合,加快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突破,将园区建设成为南海产业升级的标杆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