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师徒”是怎样炼成的?
丹灶派出所民警张尚昆和宁英健这对师徒,并肩走好为民服务之路

■宁英健(左)和张尚昆(右)。 师徒小档案 师父张尚昆,男,40岁,中共党员,丹灶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联安分队副股长。做事麻利、眼光老辣。 徒弟宁英健,男,25岁,中共预备党员,丹灶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联安分队一级警员。干事主动、思维活跃。

■宁英健接受表彰。


跟随镜头了解师徒二人工作日常
在每一次办案中感受师父的用心
我是宁英健,到丹灶派出所报到前,指导员就告诉我,会给我分个师父。我忐忑了好几天:“师父性格怎样?要是自己表现不好怎么办?”
直到站在师父张尚昆的办公桌前,我仍紧张得直咽口水。
没想到,他一见我,就扬起笑容,平坦的眼角夹出几道鱼尾纹,热情招呼道:“真是一个帅小伙,挨着我的桌子坐吧,叫我‘昆哥’就行!”那笑容、那语气,和我认识的湖南朋友相差无异。
我松了一口气,可凳子还没坐热,昆哥就迫不及待地“拎”着我出门处理警情。对手动挡的警车不熟悉,我犯了难,他说:“不怕,试试看。”到了现场,村民口音太重,我听得一头雾水,师父不紧不慢:“不急,慢慢来。”他操着一口没有“塑普”味的普通话,比划手势,三两下弄清了来龙去脉,还安抚了村民的情绪。
很快,我发现昆哥脾气不辣,办案风格却很“麻辣”,讲理讲法,绝不拖泥带水。他说:“基层都是与群众关联密切的事,要规范执法、用心用情、处理到位。”
昆哥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每次出警,他总会对我念叨一遍注意事项,强调讲“法言法语”,再让我介入。尽管如此,“新手上路”的我总免不了出些意外状况。
一天晚上,我们处置醉汉闹事的警情。面对劝说,醉汉仍胡搅蛮缠。“先控制,再安抚。”没想太多,我便要冲上前对醉汉采取强制措施。昆哥眼疾手快,一把拉住我,冲醉汉口头警告三遍后,才给他铐上手铐。
事后,昆哥给我复盘:“我们执法一定要规范,如果当事人停止违法,就不必采取强制措施……”
还有一次,当事人因经济纠纷报警,拉着我诉说了十多分钟,手足无措的我嘴里蹦不出一个字。眼见我陷入窘境,昆哥当即摆事实讲道理,建议当事人通过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合法的债务索取,一锤定音,让当事人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在昆哥用心良苦的引导下,我逐渐学会静心思考,理性分析问题。为了让我成长得更快,昆哥将一份“秘籍”传授给我。“秘籍”包含了他从2020年所参与的案件,并分类归纳出释法、办理、定性、结案等流程注意事项。
靠这份“秘籍”,我打开了办案思路,渐渐从“学着干”到“干明白”再到“干出色”。
后来,他告诉我:“这是我当徒弟时就开始整理的经验总结。我也是第一次当师父,自己吃过的亏可不想让徒弟再吃。”
从每一次认可中看到徒弟的成长
我是张尚昆,2019年从部队转业,成为丹灶派出所社区警务队联安分队的一员。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半路出家”成为办案民警,面对警情复杂的联安社区,我比别人更能体会,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更快适应。
很快,我主责案件办理,并开始收徒。徒弟宁英健平时话少,看着“清汤寡水”,但遇到办案就成了“好奇宝宝”,我暗想:这是个好苗子!
刚结对,我将“秘籍”发给英健,随口说了句,“有空多看看”。之后的两三个月,英健有空便蹲在我的电脑前翻案件,不懂就问我:“昆哥,这个案件为什么这么处理?”看到年轻人这么热情好学,我打心底开心,更愿倾囊相授。
宁英健是广东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毕业的,专业对口,有干劲。在我看来,他不缺能力、不缺热情,只缺经验。我认为,只要放手,大胆让他历练,“清汤”也能变“麻辣”。
有次,辖区接到一宗报警,两人因宅基地纠纷吵架,后来动起手来。我们迅速到达现场,隔开两人,并以化解矛盾为处置方向。但其中一方不愿调解,英健便想直接作出处罚。我按住了他。
“昆哥,他们都不调解,我们按章处罚不就行了?”听到英健问,我解释,这两人是邻居,矛盾积怨已久,如果直接处罚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纠纷,治标不治本,不如摊开说,从根源上化解两人的矛盾。
宁英健听进心里了。
此后,无论是带他办案,还是他独立办案,我明显感受到了他的“辣劲”,处理案件时一些新思路、新想法让我眼前一亮,“这小伙子是肯动脑的!”
有次,辖区有个小孩跟父母赌气离家出走了,但小孩没有微信,我们怎么都联系不上。英健便转变思路,通过小孩爱玩的游戏,成功联系上了小孩,并对他进行耐心地劝导,化解了他和父母的矛盾。大家都很吃惊,“还能这样突破?”
他确实“出师”了。如今,宁英健作为有为青警先锋队队长和派出所团委副书记,积极发挥榜样先锋作用,探索青年警队建设,组织青警学习交流提升,让“丹灶新警”走出去、活起来、排前列。
我的“清汤”徒弟,也终于“麻辣”起来了!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程虹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通讯员南公宣